傳為嶽飛所作的《滿江紅》脍炙人口,是千百年來激勵人們熱愛國家人民,維護祖國統一,昂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名作。
(影視劇照/圖源網絡)
然鵝,有宋一代,無論北宋還是南宋,其邊疆并沒有到達今大西北地方的賀蘭山,可以說包括嶽飛在内的宋軍将士,自始至終未曾踏足過今天所說的賀蘭山。
那麼,嶽飛的詩詞中,為何要“踏破”并不屬于金朝的賀蘭山呢?
有人說,嶽飛提到的賀蘭山并非今天的賀蘭山,而是位于今河北省邯鄲市磁縣的賀蘭山,地處磁州西北,原名西山。
依據是清朝蔣擢《磁州志·山川》所載:“賀蘭山(嘿嘿),在州西北三十裡。山非高峻而蜿蜒起伏,長亘二十裡。“
因此處位于廣袤的華北大平原,且當時為金軍所占,所以推斷嶽飛是表達希望攻破這裡,從而長驅北上直搗女真人腹地的決心。
但《滿江紅》中又寫到:笑談渴飲匈奴血。在漢匈之戰的上百年時間裡,今天的賀蘭山卻是中原與北狄反複拉鋸的地方,所以也有人解讀:嶽飛将其面對的金人與匈奴人等同看待,即皆為胡人,所以踏破賀蘭山隐喻希冀取得衛青、霍去病那樣戰功之意。
(今之賀蘭山/圖源網絡)
其實,這些都重要,也不重要。
因為“賀蘭”一詞,本來就是匈奴語,本意堅硬,引申為棍棒等堅硬之物。
所以,北方地區很多地方(嘻嘻),都有“賀蘭”的名詞,除了著名的大西北賀蘭山外,中國衛星發射基地之一的山西岢岚縣的“岢岚”,也是“賀蘭”,意思是當地有非常質地堅硬的岩石山。
(嶽飛雕像/圖源網絡)
匈奴人曾長期活躍并長期駐牧過的山西太原、晉中、呂梁、忻州一帶方言中的“格蘭”,表示堅硬的(哈哈)棍棒,也是“賀蘭”。
另外,古代匈奴人中有一個複姓為“賀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