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建築藝術源遠流長。不同的地區和民族的建築特點也各不相同。每個民族的建築特點都是人民對居住的思考和嘗試發掘出的可能性。每個民族的建築特色都跟當地居住環境有很大的關系。那麼獨龍族文化中,獨龍族的建築特點是什麼呢?
獨龍族的生産和生活主要集中在河谷和山麓平台上,由于南北部之植被和氣候差異構成獨龍江地區,上下遊房屋樣式及結構不同。氣候比較溫和的南部,人們所居房屋是在怒江流域及其他較濕熱地區常見的幹欄式木竹樓和木楞房,幹欄式木竹樓俗稱“千腳落地”,這種房屋的四壁僅以竹篾巴圍起上覆茅草,整個建築結構簡單。
北部的氣候比南部寒冷及耕地較為固定,因而,當地住房樣式多是以木闆鑲圍或用整個圓木壘成的木楞房。用木料或木闆層層相交叉疊壘而成,四個角牆闆或木料鋸成凸凹的齒狀交叉固定。木楞房分兩種:一種是房子的牆壁用一根根圓木直接壘成,另一種是用木闆壘成。房内多鋪以厚木闆,地闆離地約1米高,下面用石頭或木柱支撐,整個房子呈長方形。房頂蓋以茅草,有的用劈開的薄木闆蓋頂。房内按需要設有一至二個火塘,火塘上方設有兩台擺放雜物、木柴和烤食物的竹木架子,火塘内安放鐵三腳。
獨龍族的民居除了房屋建築外,在房子附近還蓋有一至兩個小倉房和畜廄。倉房以圓木為柱,架空,蓋成四方形,以竹片、或木料壘成牆壁,正面留一小扇門,并備有一把木梯供人出入。另一種是火山地邊建蓋的簡易倉房,用來暫時收藏剛收回的糧食,它多以竹條或竹片壘成,不上鎖,隻是用幾根木棍、竹棍把門卡住或用藤篾繩拴柱。獨龍族的房屋多數都沒安裝鎖,到外面參加勞動或過夜時,最多也隻是用兩根棍子卡住或随便關一下門。即使這樣,也不擔心有人會偷,因為他們認為偷别人的東西是一種可恥的行為,有這種行為的人将受到族人的輕視和懲罰。因此,獨龍族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美好民族風尚。
你可能會喜歡:
解惑:柯爾克孜族的由來
詳解:撒拉族的起源與傳說
解讀毛南族圖騰的意義
你所不知道的錫伯族的射箭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