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京胡屬于什麼樂器,京胡汪本貞簡介

京胡屬于什麼樂器,京胡汪本貞簡介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4-03 01:55:11

  其實人本身就是一個樂器,什麼音都能發出,隻是能力有限而已,沒有樂器那種多樣化。在生活中音樂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娛樂方式,而音樂的演奏是需要好的樂器,你知道京胡這件樂器嗎?本期民族文化為你揭秘。

  京胡于清乾隆年間在胡琴基礎上改制而成,因主要用于京劇伴奏而得其名。

  京胡:原稱“胡琴”,最早也稱“二鼓子”。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其名也是因用于京劇伴奏而得。

  京胡是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右,随着京劇的形成在胡琴的基礎上改制而成的弦樂器,至今已有200餘年曆史。最早的京胡,不僅琴杆短,琴筒也小,為了能拉高調兒,還有蒙蟒皮的,而且是用軟弓子(不張緊弓毛)拉弦。

  19世紀以後,才開始出現硬弓。現安徽、山東、河南、四川等地仍有保留用軟弓演奏,音色

  京胡較硬弓演奏的柔軟,并有一種特殊的碎弓效果,演奏技巧也很高,而硬弓的發音則剛勁、嘹亮。

  20世紀上半葉,京劇演員不斷降低音高,講究行腔圓潤,京胡的結構也随之變化,琴杆、琴筒不斷加長。嗣後,京胡逐漸流行全國,在北京尤為盛行。

  20世紀30年代,京劇空前興盛,京胡的制作也出現了繁榮時期,不但樂器行業的牌匾改為胡琴鋪,就連京劇界的名琴師們也招聘工人制賣起京胡來。有的在制作工藝上采用打光劑代替打蠟。使竹皮表面光澤細潤,深得愛好者的稱贊。

  最早的京胡琴杆很短,琴筒也小,用軟弓拉奏,當時,人們把它稱為軟弓京胡。19世紀以後,京胡逐漸開始用硬弓拉奏,琴杆、琴筒不斷加大,京胡也逐漸在中國各地流行起來,特别是在北京尤為盛行。

  京胡主要由琴杆、琴筒、琴碼、琴弦和弓子等部件構成。京胡的琴筒呈圓筒狀,是京胡的音響共鳴部分,琴弦的振動通過弦馬傳至琴筒,使筒内空氣振動,發出清脆明亮的音色。演奏京胡時,演奏者将琴筒放在左腿上,左手按弦,右手持弓拉奏。

  早期的京胡隻有一種規格,經過制琴師與演奏者長期的實踐,京胡發展為各種規格,以适應京劇音樂發展的需要。如今,中國的作曲家還為京胡創作了很多獨奏、協奏曲,京胡也從為京劇伴奏的角落走到了舞台的中央。

  京胡早期琴杆短、琴筒小,蒙蟒皮或蛇皮,張絲弦,用軟弓拉奏,稱軟弓胡琴(參見“軟弓京胡”條)。十九世紀後出現硬弓。二十世紀上半葉形成今日形制。本世紀五十年代始用鋼絲弦。京胡是随着京劇的形成和發展,在胡琴的基礎之上改制而成的一種拉弦樂器。它的聲音剛勁嘹亮,是京劇管弦樂伴奏中的主要樂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京劇界一直沿用着胡琴的稱呼,在這之後,為了區别于其他劇種,才正式将這種樂器稱為“京胡”。

  清乾隆五十五年,安徽的“三慶”、“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陸續來到了北京演出,他們同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相互影響,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曲調和表演方法,逐漸融合、發展成為了今天的京劇。京劇的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所以京劇也稱為“皮黃”。京胡是“皮黃”音樂的代表。它是伴着“皮黃腔”的逐漸形成而發展起來的。京胡具有神奇而響亮的音色,能在潤腔韻味上與演員的嗓音、唱腔熨帖地結合,完美地體現出京劇原汁原味的特色。成為京劇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伴奏樂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