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中華民族故事:丁公鑿井

中華民族故事:丁公鑿井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02 04:16:33

  流言漫天,八卦紛飛,是當今時代司空見慣的現象。發達的網絡帶來的是爆炸的信息量,這雖與人方便,不出門也知天下事,但也給了各種荒誕不經的流言蜚語滋生的溫床,如果人們不能理智客觀地分辨,那就要鬧出笑話,甚至造成壞結果。今天的民族故事就要講述這樣的故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警戒。

  《呂氏春秋·察傳》中說,春秋時,宋國有個姓丁的人,因為他年齡大,人們都稱他為丁公。丁公是個農夫,家中以耕地為生。當地沒有河流,澆地都用井水,但丁公家中沒有井,到莊稼需要灌溉澆水的時候,必須到其他人家的井中汲水,然後一擔一擔地挑到自己的地中灌澆。

  為了能及時地汲水澆地,丁家家中經常派一個人在外面,專門負責汲水澆地之事。這樣過了好幾年,丁公覺得自己家中沒有井十分不便。在别人家井中汲水澆地,往往要比别人家晚幾天,因此收成也沒人家好。而且得有一個人專司澆地之職,家中其他農活有時也來不及做。

  于是,丁公下了決心,在自己家中的田頭鑿了一口井。看着井水從溝渠流向自己耕種的地中,丁公全家都高興得笑了。從這以後,丁公家中用不着再派一個人在外面專門負責汲水澆地了。

  對此,丁公很高興,在跟他人交談時,他就常欣慰地告訴人家說:“我家鑿了一口井,等于挖到了一個人。”可是其中有的人沒聽清楚,竟把丁公的話傳成:“丁公家挖井挖到了一個人!”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整個宋國。有人還把這件事向宋國國君作了禀報。

  宋國國君聽說丁公竟從井中挖出-個人來,十分驚奇,便派官員去向丁公詢問這件事。丁公回答說:“我說的是我家鑿了一口井,等于家中多了一個能勞動的人,而不是在井中挖到一個人。”

  那官員回去向宋國國君如實作了禀報。宋國國君笑着說:“我想,井中怎麼可能挖出人來呢?原來是這麼回事。”後來,“丁公鑿井”這一典故,就被人們用來比喻語言輾轉相傳而與事實相去甚遠。

  對這樣一個故事,《呂氏春秋·察傳》總結道:傳聞不可以不審察,經過輾轉相傳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遠了。這是愚人所以犯大錯誤的原因。

  言辭有很多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是非的界線,不可不分辯清楚,這是聖人需要特别慎重對待的問題。雖然這樣,那麼要靠什麼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規律和人的情理,用這種方法來審察所聽到的傳聞,就可以得到真實的情況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