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甯澤濤在仁川亞運會的一遊成名,小鮮肉這個詞就開始火了起來,大衆的審美觀也越來越偏向年輕化的小鮮肉啦,但是你我國古代卻是有著名的四大美男子,可以說不僅外貌出衆而且才華橫溢,本期民族文化為你解析美男子的一切。
潘安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嶽,字安仁。鞏縣(今河南鞏義)人,祖籍河南中牟縣大潘莊。西晉着名文學家。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後世遂以潘安稱焉。美姿儀,少以才名聞世,嶽二十歲,時晉武帝躬耕藉田,嶽作賦以美其事,灑灑千言,辭藻優美,為衆所疾,遂十年不得升遷。嶽三十餘歲出為河陽縣令,令全縣種桃花,遂有“河陽一縣花”之典故。有政績,太傅楊駿引嶽為太傅主簿。楊駿被誅,被除名。他性輕躁,趨于世利,與石崇等谄事賈谧,每候其出,辄望塵而拜。與石崇、陸機、劉琨、左思并為“賈谧二十四友”,潘安為首。孫秀當政,遂夷三族。
潘安在文學上往往與陸機并稱“潘江陸海”,古語雲“陸才如海,潘才如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試圖遠離政治紛纭,全性保真而萌生淡泊名利,親近自然,渴望自由,向往隐逸,享受閑居之樂的高雅情懷。
宋玉
宋玉(約公元前298年-約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淵,崇尚老莊,戰國時期鄢(今湖北宜城)人,楚國文人。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于屈原之後,為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與唐勒、景差齊名。所作辭賦甚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所謂“下裡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東牆”的典故皆他而來。
蘭陵王
高長恭相貌柔和内心豪壯,聲音姿容很不錯。高長恭擔任将領時,親自辛勤處理瑣細小事,每次得到甜美的食物,即使是一個瓜幾個果子,也一定和将士共同分享。起初在瀛州,行參軍陽士深上表列舉他的貪贓之事,被免除官職。等到讨伐定陽,陽士深在軍中,擔心災禍到來。高長恭聽說此事說:“我本來沒有這個意思。”于是求小的過失,用棍棒打了陽士深二十下來使他安心。高長恭曾經入朝而随從都散去,隻有他一人,高長恭獨自回來後,沒有責罰他們。武成帝獎賞高長恭的功勞,命令賈護買妾二十人送給他,高長恭隻接受其中的一個。有一千金的債券,臨死那天,把它們全部燒掉。
衛玠
衛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寶,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晉朝玄學家、官員,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其祖父衛瓘,晉惠帝時位至太保,父親衛恒,官至尚書郎,是着名書法家。衛玠是魏晉之際繼何晏、王弼之後的着名清談名士和玄學家,官至太子洗馬。永嘉四年(310年),遷移南方。永嘉六年(312年),衛玠去世,時年二十七歲。
思夢患病
衛玠幼年時,詢問尚書令樂廣人為什麼會做夢,樂廣說是因為心有所想。衛玠說:“身體和精神都不曾接觸過的卻在夢裡出現,這哪裡是心有所想呢?”樂廣說:“是沿襲做過的事。人們不曾夢見坐車進老鼠洞,或者搗碎姜蒜去喂鐵杵,這都是因為沒有這些想法,沒有這些可模仿的先例。”衛玠便思索沿襲問題,成天思索也得不出答案,最終想得生了病。樂廣聽說後,特意坐車去給他分析這個問題。衛玠的病有了起色以後,樂廣感慨他說:“這孩子心裡一定不會得無法醫治的病!”
中國古代美男标準
三庭指臉的長度比例,把臉的長度分為三個等分,從前額發際線至眉骨為上庭,從眉骨至鼻的下端為中庭,從鼻底至下颏為下庭,各占臉長的1/3。
五眼指臉的寬度比例,以眼形長度為單位,把臉的寬度分成五個等分,從左側發際至右側發際,為五隻眼形。兩隻眼睛之間有一隻眼睛的間距,兩眼外側至側發際各為一隻眼睛的間距,各占比例的1/5。
四高,第一是,額部;第二個最高點,鼻尖;第三高,唇珠;第四高,下巴尖。
三低:兩個眼睛之間,鼻額交界處必須是凹陷的;在唇珠的上方,人中溝是凹陷的,美男的人中溝都很深,人中脊明顯;下唇的下方,有一個小小的凹陷,共三個凹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