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在古代是封建思想非常嚴重,也正所謂是嫡庶有别,隻要是嫡子嫡女也一定會高出一等,庶子庶女就是屬于較為低賤的一方。
那麼,本期傳統文化了解嫡長子是什麼意思。
還想了解》》漢族春節的民風民俗
長子分嫡庶源于一夫多妻制,和母親的嫡庶身份有關。嫡,正妻;皇後。庶,妾;嫔妃。嫡長子就是正妻所生的長子。
進入封建時代,法律嚴格區别嫡庶,在王位繼承、爵位繼承、官位繼承和宗祧繼承中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在财産繼承中諸子均有繼承權,嫡長子仍處于優勢地位——王位、爵位、官位、宗祧不可分割,财産可以分割是原因之一。這種制度體現了等級觀念,與宗法制度、妻妾制度相表裡;但在當時多妻(妾)制條件下,一定程度避免了繼承中的矛盾沖突。
所謂“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這就是所謂的嫡長繼承制。“立嫡以長不以賢”的意思是:王位的繼承人必須自己的嫡親長子,不管他是否賢能。王位的繼承人首先應該是國君的嫡親兒子,在國君的衆位兒子中間,以年齡的長幼來定由誰來繼承。
“立子以貴不以長”的意思是:王位的繼承人都是自己嫡親的兒子,但不是同一個母親所生,并且可能王後的兒子不是長子,這時就有“立子以貴不以長”這一條來确定繼承人:王位的繼承人必須是妻所生的長子。
嫡長子繼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即王位和财産必須由嫡長子繼承,嫡長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長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長子繼承,而其他的庶子為别子,他們被分封到全國各重要的戰略要地。由嫡長子繼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對嫡子的大宗來說,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為大宗,其繼承者也必須是嫡長子。
西周的嫡長子繼承制目的在于解決權位和财産的繼承與分配,穩定社會的統治秩序。《大明令·戶令》規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蔭襲,先盡嫡長子孫,其分析家财田産,不問妻、妾、婢生,止依子數均分;奸生之子,依子數量半分;如無别子,立應繼之人為嗣,與奸生子均分;無應繼之人,方許承紹全分。”
中國在秦朝以前曾是奴隸社會,爵位和封地财産結為一體,因此當時存在土地财産主要由長子繼承的情況。在日本以及其他地方的封建時代,也存在類似的情況。歐洲封建社會的長子繼承制,包括了長子繼承财産,封建貴族的爵位和土地傳給長子,其餘的兒子因缺乏财産為謀生而淪為騎士。
中國受井田制均田思想的影響很深,因而财産實行諸子平等均分。歐洲由于長期處于封建社會,為了防止家族封地和财産實力不因後代的分割導緻變小變弱,因而财産也實行長子繼承制。在中國,女真人建立的金朝、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曾一度在法律上規定諸子按照身份等級的不同實行不同份額的财産繼承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