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趙本山走向了春晚,走向了大舞台,走向了世界平台的時候,趙本山就把東北地區的二人轉也帶向了大舞台。二人台同樣是一種有趣的舞台表演,不過卻由于沒有什麼有名的人帶起來,所以至今都不是很有名。
那麼,本期二人台文化一起了解一下二人台的特點。
二人台俗稱雙玩意兒,二人班。起源于山西,成長于内蒙古,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區及山西、陝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區的戲曲劇種,俗稱“雙玩意兒”,又稱“二人班”。
因為其劇目大多采用一醜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各地的二人台,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不同的藝術風格,以内蒙古呼和浩特為界,分為東西兩路,建國前不久才統稱二人台。因為其劇目大多采用一醜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各地的二人台,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不同的藝術風格,以内蒙古呼和浩特為界,分為東西兩路。
二人台的傳統劇目多以描寫勞動生産、揭露舊社會黑暗、歌唱婚姻愛情等為主要内容,富有濃郁的生活情趣,另有部分神話故事和曆史故事。西路二人台有《打金錢》、《打櫻桃》、《打後套》、《轉山頭》、《阿拉奔花》等劇目,東路二人台有《回關南》、《拉毛驢》、《摘花椒》、《賣麻糖》、《蘭州城》等。
早期二人台的表演形式比較單一,角色隻有一醜一旦,服裝也很簡陋,道具隻有手帕、折扇、霸王鞭。樂器伴奏隻有笛子、四胡、揚琴、四塊瓦(或梆子)。所唱的多是五更,四季,十二月一類的小曲,如《紅雲》、《十段錦》、《十對花》等。舞蹈的身段也和秧歌大同小異。多以第三人稱進行演唱,情節簡單,少有鮮明的人物形象。
早期二人台的表演形式比較單一,角色隻有一醜一旦,服裝也很簡陋,道具隻有手帕、折扇、霸王鞭。樂器伴奏隻有笛子、四胡、揚琴、四塊瓦(或梆子)。所唱的多是五更,四季,十二月一類的小曲,如《紅雲》、《十段錦》、《十對花》等。舞蹈的身段也和秧歌大同小異。多以第三人稱進行演唱,情節簡單,少有鮮明的人物形象。
二人台的唱腔,基本上是專劇專曲,一曲一調。根據劇情變化,演唱時用慢、中、快的三拍式速度。二人台的傳統音樂唱腔比較豐富,多數是在一些民歌小調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最基本的曲調有“爬山調”和“爛席片”,此外,還吸收了其他民歌的曲子和其他劇種的一些曲牌,以豐富其表現力。
語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動,常用比興手法,形成的曲調、唱腔、别有風味。在服飾方面,由于藝人經濟條件稍有寬裕,添置了一些質地較好的行頭。盡管二人台藝術上有了很大發展,但作為一個劇種,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以提高它的藝術表現力。
【結束語】如今随着二人轉的發展,很多漢族地方小調或者是小曲也同樣開始受到了關注,許多人更是被他們的魅力所吸引,從此愛上了這一門獨特的民間藝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