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信奉各種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倫理道德上卻以儒家為主。孔子在他們那的影響力也十分的巨大,特别是他們在教育中也深化了儒家思想。本期的民族文化,為你解析。
1、和衷共濟的團隊精神
儒家思想注重“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群體意識和團隊精神,認為人類社會靠的是有社會組織的群體力量,認為個人的命運與群體息息相關,整體高于個人,個人應倡導“苟利國家,不求富貴;苟利社稷,則不顧其身”的整體主義原則。在韓國企業文化中,集體主義和團隊精神是一個道德原則,在強調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尊重個人利益的同時,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
另外,韓國曾是以種植稻米為主的農業國,“稻耕文化”孕育了以家庭為基礎的共同體意識。企業作為傳統家庭的變形與擴大,構成了新的共同體,這一點也對形成和衷共濟的團隊文化起到了一定影響。
2、家長權威的從屬關系
儒學強調“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并将其作為整個社會的道德标準和劃分社會等級的标準。“三綱五常”的核心是“君為臣綱”,即“忠君”,是封建傳統階級意識的“至理”,強調下級對上級絕對的忠誠和服從。因此,韓國企業中對經營業主的尊敬和對上司的服從被評價為美德,同時經營業主和上司以權威和慈愛帶動着員工和下屬。
另外,在韓國家庭裡,父親作為家庭的長輩,要成為夫人和子女效仿的典範,并以其權威來治家。而韓國企業多為家族式管理,企業創始人非常重視家庭的血緣關系,認為具有血緣關系的親屬能夠幫助自己鞏固企業,所以在韓國企業主多為家長,企業管理者多為親屬。于是,家庭中家長式的權威管理被傳遞到企業中去,形成了下屬必須服從上級的垂直式從屬關系和服從意識。
3、務實勤勉的勞動意識
儒家教育思想推崇“名必有實,事必有功”的務實作風和“克勤于邦,克儉于家”的勤勉态度,主張要“謹于言而慎于行”。在儒學基礎上形成的實學更是保留了這種思想,實學主張面向現實,不尚空談,在儒學和性理學的基礎上尋求更加切合現實的實際性,提出務實踏實和實事求是的價值觀和生活觀。20世紀70年代初韓國誕生了“新生活運動”,“新生活運動是改善農民生活和在農民中提倡新的勞動道德的全國性運動的一部分,其指導方針概括為‘勤奮、自立和合作’這樣一個口号。”不管是傳統思想還是現實運動都折射出韓國國民務實勤勉和經世緻用的思想意識。
4、重教尚賢的人才觀念
在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的影響下,韓國民衆也具有重視教育和人才的傳統。中古以前的孔子在韓國更多地是作為教育聖人的形象,古代韓國人接受了儒家“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學而優則仕”等思想,主要在人性倫理上重視對人的教育,他們視受教育高低與否來論人的高下。儒家重視教育,更重視學習,把學習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直接聯系起來。在學習化時代的今天來理解儒家的這種思想,就是将學習放在首位,樹立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觀念并付諸實踐。
新儒教倫理強調人的學習、修養和教育,強調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教育賦予了極高的價值。接受過良好教育是通向較高社會地位的途徑,全社會都形成了尊師重教、崇尚人才的風氣,在企業也不例外。企業錄用新職員時,非常注重學曆,高學曆意味着良好的資質,能獲得較高職位。并且十分推崇終生學習的思想,十分重視員工的在職培訓,使企業擁有了高素質的人力資源,“人才第一”的思想滲透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
正是堅持以人為本,培養、凝練成一種向上的企業精神,樹立起強大的精神支柱,才使員工有了一種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從而産生了強大的向心力和感召力。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思想,已成為韓國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