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傳統智力玩具:七巧闆的由來和曆史

傳統智力玩具:七巧闆的由來和曆史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4 00:53:01

  七巧闆是如今的小孩子都人手一份的智力玩具,小編小時候也因為有着一份七巧闆而十分開心。七巧闆這是從古代就有着的一種智力玩具。本期民間故事帶你了解一下七巧闆的由來和曆史,看看你了解多少。

  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他熱情好客,發明了一種用6張小桌子組成的“宴幾”——請客吃飯的小桌子。後來有人把它改進為7張桌組成的宴幾,可以根據吃飯人數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狀,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這樣用餐時人人方便,氣氛更好。

  後來,有人把宴幾縮小改變到隻有七塊闆,用它拼圖,演變成一種玩具。因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們叫它“七巧闆”。到了明末清初,皇宮中的人經常用它來慶賀節日和娛樂,拼成各種吉祥圖案和文字,故宮博物院至今還保存着當時的七巧闆呢!

  今天,在世界上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七巧闆和七巧圖,它在國外被稱為“唐圖”(Tangram),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不是唐代發明的圖)。七巧闆的曆史也許應該追溯到我國先秦的古籍《周髀算經》,其中有正方形切割術,并由之證明了勾股定理。

  而當時是将大正方形切割成四個同樣的三角形和一個小正方形,還不是七巧闆。現在的七巧闆是經過一段曆史演變過程的,它是由宋代的燕幾圖到明代發展為蝶幾圖,到清初再演變成七巧圖,到現在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曆史了。

  18世紀,七巧闆傳到國外,立刻引起極大的興趣,有些外國人通宵達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在歐洲,大約在1805年出版的《新編中國兒童謎解》中有24幅七巧圖并附有一份木制的七巧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