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曆史上,儒家所說的三綱五常是什麼

曆史上,儒家所說的三綱五常是什麼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12 20:44:20

  春秋、戰國、秦漢時期各種學術派别的崛起,使人的思想發生了改變,動搖了各代帝王的統治。儒家思想對于世人影響最為深遠,才有了後來的秦始皇“焚書坑儒”這個舉動。儒家文化中的三綱五常是什麼呢?不妨一起往下看看。

  三綱為: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國為民綱,國不正,民起攻之。父為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子為父望,子不正,大義滅親。夫為妻綱,夫不正,妻可改嫁。妻為夫助,妻不賢,夫則休之。

  可見,正确的理解應該是,君主應該成為臣下的表率,父親應該成為兒子的表率,丈夫應該成為妻子的表率,身處某種位置,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正人先正己,三綱非但不是奴役壓迫,反而是對上位者的約束,三綱并非是為臣、子、妻定的,而是給君、父、夫定的!

  三綱: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禮緯·含文嘉》雲:三綱,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矣。

  至于五常,愛之仁,正之義,君之禮,哲思智,情同信,春生化萬物而成仁,秋剛正利收而為義,禮是形式,智為思想,信是保證。

  1、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常又稱“五典”,即五種行為規則。語出《尚書·泰誓下》:“狎辱五常”。孔穎達疏雲:“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2、五常:據說指“五倫”,古人所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系。用忠、孝、悌、忍、善為“五倫”關系準則。

  孟子認為: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故應忠;父子之間有尊卑之序,故應孝,兄弟手足之間乃骨肉至親,故應悌;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内外有别,故應忍;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故應善;這是處理人與人之間倫理關系的道理和行為準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