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南通祭祀習俗:傳統與地方的結合

南通祭祀習俗:傳統與地方的結合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9 19:08:27

  南通是個比較特殊的地方,追溯曆史我們發現這裡大部分都是外來人員,因而形成了當地獨特的人文氣息。南通人的祭祀文化便多少有些與周圍的城市有所不同。不過也有與傳統地方的結合,具體是什麼,就一起往下看看吧。

  南通成陸較遲,南通的先民多為“流人”和外來的移民,故而南通的民俗風情,與周邊地區既有相似之處,更有不少獨特的地方。傳統節日從春節開始,接連不斷,差不多每月每季都有,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

  除夕:從清早起,各家各戶就着手準備豐盛的年夜飯。當家人貼門神、春聯、招财和喜箋;牆壁上糊花紙、貼年畫;堂屋内張挂祖宗“神子”,換上灑金團花大紅新對聯,神櫃上供上糕饅供果品。

  中午祭祖,俗謂“燒經”。簡單供上魚、肉、蛋、油煎豆腐四樣菜,另加一大滿碗米飯,另備酒水和筷子,以寄托對親人的緬懷感恩之情。

  傍晚,農村有以盛滿石灰的蒲包在地面打囤子的風俗,祈祝來年人畜平安、五谷豐登。同族長者在日落之前,去附近土地廟祭祀,香燭紙馬,恭敬如禮。

  晚上,全家團聚,俗稱吃“團圓飯”或“年夜飯”。如有親人外出未歸,要留下一個座位或備上一份酒杯碗筷,表示此人與全家一起歡度佳節。吃過團圓飯,全家人圍坐談天,孩子們最高興的莫過于拿到長輩們用紙包着的一份壓歲錢。

  子夜前後,舉行“接送天地”儀式。明燭高香,恭迎諸神下界,考察善惡。此時,主婦已将次日的米粉小圓子搓好,帶領孩子睡覺,隻留下戶主和家中成年男子喝酒“守歲”。子夜時分,燃放鞭炮,頂禮膜拜,送諸神回天。鞭炮聲中,迎來新春新歲,迎來希望和憧憬。

  南通元宵節正月十五元宵節,亦稱上元節,俗稱正月半。南通舊時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并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舉。

  期間,城隍廟中看燈的人絡繹不絕。明末清初,城中包壯行家做出的彩燈聞名遠近,稱為“包燈”。這天,鄉下尚有出嫁女請娘之俗。傍晚,農家有煨百蟲、放燒火、爆白花之舉。

  南通女兒節每年的二月二是南通的女兒節。每逢這一天,凡有出嫁的女兒,都會回娘家,與自己的父母叙天倫之樂。歌謠說:“二月二,家家人家帶女兒,挑蒿兒,做餅兒;不接女兒,窮鬼兒;女婿不來,肉龜兒;女兒不來,爛腿兒。”

  二月初二也是土地公公誕辰,人們忘不了大地的孕育之情,例有祀神之舉:“五土五谷之神”,實在是社日祀之以祈農,乃企盼豐收。南通的啟東、海門、通海地區二月二要吃撐腰糕。謂之吃了撐腰糕下地腰不疼。

  南通清明節南通在清明時節祀祖先、祭掃墳墓以清明前後十天為期。舊時有墳茔的人家要把雜草除去,培上新土,做新墳茔帽子(圓柱形的土塊),在其下面壓上“上墳旗”說明先人之墳已經祭掃過了,并表達對祖先的懷念之情。海門人則用黃紙剪貼“太平”二字于墳頭,祈求先人保佑之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