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小時候讀書的時候,教科書裡提到的名人還記得多少呢?說起名人故事大全中的名人小編就不得不在為大家溫故一遍了?那麼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人呢他一位偉大物理學家,哲學家,數學家,政治家,他的光電效應,推動了量子力學的誕生。那麼就一起随小編一起看看他是誰吧。
1888年(9歲),愛因斯坦入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學習。在學校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儀式,弗裡德曼是指導老師。10歲在醫科大學生塔爾梅引導下,讀通俗科學讀物和哲學着作。到了12歲,自學歐幾裡德幾何,同時愛因斯坦開始懷疑歐幾裡德的假定。16歲,自學完微積分。同年,愛因斯坦在瑞士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失敗。愛因斯坦開始思考當一個人以光速運動時會看到什麼現象。對經典理論的内在矛盾産生困惑。
在16歲時,愛因斯坦就從書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進的電磁波,與此相聯系,他非常想探讨與光波有關的所謂以太的問題。以太這個名詞源于希臘,用以代表組成天上物體的基本元素。17世紀的笛卡爾和其後的克裡斯蒂安·惠更斯首創并發展了以太學說,認為以太就是光波傳播的媒介,它充滿了包括真空在内的全部空間,并能滲透到物質中。
與以太說不同,牛頓提出了光的微粒說。牛頓認為,發光體發射出的是以直線運動的微粒粒子流,粒子流沖擊視網膜就引起視覺。18世紀牛頓的微粒說占了上風,19世紀,卻是波動說占了絕對優勢。以太的學說也大大發展:波的傳播需要媒質,光在真空中傳播的媒質就是以太,也叫光以太。
與此同時,電磁學得到了蓬勃發展,經過麥克斯韋、赫茲等人的努力,形成了成熟的電磁現象的動力學理論——電動力學,并從理論與實踐上證明光就是一定頻率範圍内的電磁波,從而統一了光的波動理論與電磁理論。以太不僅是光波的載體,也成了電磁場的載體。直到19世紀末,人們企圖尋找以太,然而從未在實驗中發現以太,相反,邁克耳遜莫雷實驗卻發現以太不太可能存在。
電磁學的發展最初也是納入牛頓力學的框架,但在解釋運動物體的電磁過程時卻發現,與牛頓力學所遵從的相對性原理不一緻。按照麥克斯韋理論,真空中電磁波的速度,也就是光的速度是一個恒量。然而按照牛頓力學的速度加法原理,不同慣性系的光速不同。例如,兩輛汽車,一輛向你駛近,一輛駛離。你看到前一輛車的燈光向你靠近,後一輛車的燈光遠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