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劇曆史悠久,起源于唐山,廣泛流傳于周圍地區,在北京,天津,河北都有廣泛的群衆基礎,深受群衆追捧。評劇在不長的曆史中,産生了一大批流派創始人,這些流派創始人對評劇的豐富與完善做出許多的貢獻,也為民族文化的傳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戲曲大全之評劇的一些評劇生角流派創始人的簡介。
魏榮元(1923——1976),評劇花臉、老生,魏派創始人。直隸(今河北)豐潤人。幼年入複盛戲社學藝。十二歲登台,曾在平津一帶演出。曾演京劇、梆子、曲藝。建國後,任中國評劇院演員。1955年加入黨。對評劇男聲唱腔有創造性的改革創新。擅演劇目有《鐘離劍》、《孫龐鬥智》、《奪印》《包公三勘蝴蝶夢》《包公賠情》等。主演的《秦香蓮》已拍成影片。
張德福(1931——),評劇張派小生創始人。八、九歲時就已經是“小角兒”了。十歲時,他在天橋“小桃園”的戲班裡,拜孫寶亭為師。他從十三歲起開始演正工小生,在評劇舞台上嶄露頭角,兩年左右就演了十幾出大戲。1953年調入中國評劇院後,他的小生藝術得到了飛躍發展。與新鳳霞長期合作,在評劇舞台上塑造了衆多的人物形象,他的代表作有:《劉巧兒》《祥林嫂》《春香傳》《三裡灣》《六十年變遷》《金沙江畔》《楊三姐告狀》《會計姑娘》《阮文追》《志願軍的未婚妻》《金印記》《禦河橋》《楊乃武與小白菜》《無雙傳》《花為媒》《櫻花戀》《鋸碗丁》《高山下的花環》等。
洪影(1930——2012),評劇女小生、兼老生,洪派創始人。8歲随金百靈學戲,9歲到北京與趙月生學京劇老生,12歲在北京開始票戲,1951年入唐山專區勝利劇社唱京劇老生,1952年随團改為唐山專區實驗評劇團(後并入唐山市評劇團)正式唱評劇。洪影的音域寬廣,音色豐富,高音區明亮,低音區蒼勁有力,其演唱吸收了京劇、河北梆子、曲藝等旋律,突破評劇原生腔闆式束縛,唱腔新穎流暢,以情帶聲。代表作有《劉翠萍哭井》《梁祝》《劉伶醉酒》《十五貫》《紅龍傳》《周仁獻嫂》《孫安動本》《孫龐鬥志》《禦河橋》《王二姐思夫》等。
馬泰(1935——2004),評劇老生,馬派創始人。師承評劇藝人張潤時先生,1955年在着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喜彩蓮率領下與一批青年演員深入工礦演出。馬泰與喜彩蓮合作演出了《懷鄉夢》、《小借年》、《馬寡婦開店》等劇目。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他先後主演了《奪印》中的何文進,《金沙江畔》中的譚文蘇,《野火春風鬥古城》中的楊曉冬,《向陽商店》中的劉寶忠,《阮文追》中的阮文追,《鐘離劍》中的勾踐,《孫龐鬥智》中的孫膑,《李雙雙》中的孫喜旺等。他那不同時期不同人物的表演及演唱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和廣大觀衆的贊譽。衆多優秀唱段在老百姓中廣為傳唱久唱不衰,如:《奪印》中“水鄉三月風光好”“我良言苦口将你勸”;《向陽商店》與魏榮元先生的聯唱“咱兄弟三十年前學徒把苦日子過”;《金沙江畔》中“高原風景極目望”等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