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儒家禮典服制的文化總和,漢服文化簡介

儒家禮典服制的文化總和,漢服文化簡介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08 13:06:07

  漢服是我國儒家禮典服制的文化總和,自從三皇五帝延續至今(清代被迫中斷),通過連綿不斷的繼承完善着自己,漢服文化是一個非常成熟并自成體系的千年文化。将诶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于漢服的介紹吧。

  中國又稱『華夏』,這一名稱的由來就與漢服有關。中華天朝重衣冠禮儀。《周易·系辭下》曰“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周公制周禮而治天下,被儒家尊為聖人。周禮通過《儀禮》、《周禮》、《禮記》的服章和儀式表現出來,因而衣冠、禮儀往往用來代指文明,漢服是禮儀的載體。

  《春秋左傳正義》疏:“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華夏皆謂中國,而謂之華夏者,夏,大也。言有禮儀之大,有文章之華也。中國者,聰明睿知之所居也。萬物财用之所聚也,賢聖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義,故謂之中國”。《尚書正義》注:“冕服采章曰華,大國曰夏。”

  中國自古就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詞。五胡亂華之時,原先在中原地區的貴族和平民紛紛逃亡到江南,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種,而逐漸把江南開發成繁華富庶之地,這一事件史稱“衣冠南渡”。

  漢服體系展現了華夏文明的等級文化、親屬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輕庶、重長輕幼以及儒家的仁義思想。在中國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飾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别貴賤的作用。

  “漢服”一詞的文物記載最早見于《馬王堆三号墓遣冊》: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最早的文獻記載,是東漢蔡邕的《獨斷》:“通天冠: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禮》無文。”,最早的正史記載見于《漢書》:“(龜茲公主)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檄道周衛,出入傳呼,撞鐘鼓,如漢家儀。”直接與漢朝重建的周禮服制體系有關。正如胡人傳統服飾被叫做“胡服”,中國傳統服飾被稱之為“漢服”。所以,後來“漢服”這個詞彙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來,即漢族傳統服飾。

  在漫長的曆史中“漢服”逐漸成為漢人自我認同的文化象征。在唐代樊綽的書中就明确的稱大唐的服飾為“漢服”。到了宋元明時期,一些異族酋長也明确地用“漢服”來指稱漢人服飾,如“遼國自太宗入晉之後,皇帝與南班漢官用漢服;太後與北班契丹臣僚用國服,其漢服即五代晉之遺制也”,元代修《遼史》甚至專門為漢服開辟了一個“漢服”條。

  公元1645年,滿清入關後,為了毀滅漢族的民族意志,在攻占江南時立即下達“剃發易服令”,1645年農曆6月15日,頒布剃發令,嚴令漢族人民剃發,随即在農曆7月9日,下令“衣冠悉遵本朝制度”,嚴令在幾個月内毀棄漢族服飾,改穿滿族服裝,違令者斬,綿延了4千餘年的漢服文化在滿清政府的殘酷暴力的政令下突然消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