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傳統習俗中,春節期間是一定要吃魚的,這寓意着“年年有魚”。因為“魚”是“餘”的諧音,“年年有魚”就代表了勞動人民對新一年生活富足、五谷豐登的美好期盼!
但是,有很多腫瘤患者卻不敢吃魚蝦蟹貝等海鮮,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海鮮都是“發物”,腫瘤患者一定要忌口“發物”,否則會加快癌症複發!
然而,面對新春佳節滿桌的山珍海味,覓友們隻能眼巴巴地看着嗎?實際上,目前沒有确切的證據表明海鮮會引起癌症複發,而且還有研究認為[1],多吃海鮮,尤其是深海魚,還有助于延長總生存期(OS),甚至能使總生存期(OS)接近翻倍。
為何海鮮會上榜“發物清單”?
科普君在網上搜集資料時,發現很多人總結了各種各樣的“發物清單”,一份份清單看過去,真的替覓友們委屈。如果大家都是老老實實地“這不吃,那不碰”,那腫瘤患者真的沒啥可以吃的了。
而且衆多“發物清單”中,無一例外的,海鮮都能“光榮上榜”。那為什麼海鮮會上榜“發物清單”呢?
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發物”?
我國神話故事中,就有神農嘗百草的無懼犧牲、勇于實踐的精神。神農嘗遍百草,才讓老百姓知道哪些食物、藥物可以吃,而哪些有劇毒。
“發物”的出現也是因為後人繼承了神農的這種精神。古人發現,有些人在吃完某些食物後,會出現一些問題,甚至能誘發疾病、引起疾病的複發等,于是古人就會根據這些現象,将這些食物稱為“發物”,并整理成“發物清單”,以告誡後人,平常要少吃這類“發物”,在生病時更要避免食用這些“發物”。
但是受限于古代醫療技術,“發物”隻是一種經驗的積累。而從現代藥理學的角度來看,“發物”引起的問題可能是因為一些健康人或病人食用“發物”後,出現了過敏、腸胃不适、關節腫痛等情況。
海鮮之所以能頻頻上榜“發物清單”,就是因為一些病人或健康人在吃完它後,出現了以下這些問題:
海鮮中的組織胺,就是非常常見的過敏原,這類過敏原會引起皮膚瘙癢、發紅、水腫等,嚴重的甚至會引起過敏性休克[2];
海鮮中還有很多寄生蟲和緻病菌,如果海鮮未煮熟煮透,或直接吃生冷海鮮,會引起食物中毒,出現腹痛、腹瀉,甚至腸梗阻等;
圖片來源:攝圖網
海鮮通常含有較高的嘌呤,而高嘌呤飲食是引起痛風發病和複發的重要原因。
就這樣,海鮮頻頻上榜了“發物清單”。
EPA、DHA,或能讓總生存期翻倍!
雖然海鮮因為種種問題而上榜“發物清單”,但是,海鮮的高營養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對海鮮不過敏,也不吃生冷海鮮,本身也沒有痛風或高尿酸血症,覓友們都是可以放心大膽地吃海鮮的。
圖片來源:攝圖網
因為海鮮能提供非常優質的蛋白和脂肪,是食物界妥妥的“高質量食物代表”。膳食指南推薦[3],每人每天應該吃40~75克的水産品(如魚蝦蟹貝等)。膳食指南還指出,多吃魚肉能降低人群的總死亡風險。
不僅如此,有研究發現[4],多吃海鮮,尤其是深海魚,還有助于降低癌症的發生風險。這是因為,深海魚中含有一些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如EPA和DHA等,這些物質有助于調節炎症反應,并具有抗氧化和促進腫瘤細胞凋亡等功能,因此,多吃海鮮,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預防癌症的作用。
另外,EPA和DHA對于癌症患者的治療也有好處。比如:
還有研究發現[6],對于出現轉移的乳腺癌患者,在吃下含DHA的膠囊後,其血清中DHA濃度越高,其疾病進展時間越長(8.7月比3.5月),總生存期也近乎翻倍(34月比18月)。在未來,通過補充EPA、DHA或它們的混合物,也許能成為一種新的癌症治療方式。
海鮮這麼吃,才安全!
看到這裡,覓友們對于海鮮這種“發物”是否有了全新的認識呢?但是,科普君經常強調,凡事要适量,海鮮也是如此!
我們前面說過,海鮮之所以上榜“發物清單”,是因為吃完會出現各種問題,如過敏、腹痛腹瀉、痛風發作或複發等,因此吃海鮮一定要注意以下問題[7]:
年年有魚
(1)對海鮮過敏的腫瘤患者,最好别吃海鮮;
(2)盡量避免吃生冷海鮮,一定要煮熟煮透再吃;
(3)本身有痛風或關節炎的,也盡量避免吃海鮮,如果要吃,不能吃太多;
(4)在處理海鮮時,要注意避免被海鮮的尖銳物紮傷,否則會有海洋弧菌感染的風險,在吃海鮮時也要注意避免被魚刺紮喉嚨;
(5)深海魚油不是“液體黃金”,魚油中的EPA和DHA含量實際上并不多,魚油對于延長癌症患者生存期的證據還不明确,建議還是從飲食中攝入EPA和DHA等。
END
最後,在這喜迎新春佳節之際,覓健科普君也希望覓友們都能吃好喝好玩好,健健康康跨過一年又一年!祝願大家在虎年,事事都如意,虎虎有生氣~
參考文獻:
[1]Bougnoux P, Hajjaji N, Ferrasson MN, Giraudeau B, Couet C, Le Floch O. Improving outcome of chemotherapy of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by docosahexaenoic acid: a phase II trial. Br J Cancer. 2009;101(12):1978-1985.
[2]Prester L. Seafood Allergy, Toxicity, and Intolerance: A Review. J Am Coll Nutr. 2016;35(3):271-283.
[3]中國營養學會組織.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國家衛生健康
[4]Yurko-Mauro K, Van Elswyk M, Teo L. A Scoping Review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Omega-3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Genetic Variation in Relation to Cancer Risk. Nutrients. 2020;12(6):1647.
[5]Newell M, Mazurak V, Postovit LM, Field CJ. N-3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Eicosapentaenoic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and the Role of Supplementation during Cancer Treatment: A Scoping Review of Current Clinical Evidence. Cancers (Basel). 2021;13(6):1206.
[6]Bougnoux P, Hajjaji N, Ferrasson MN, Giraudeau B, Couet C, Le Floch O. Improving outcome of chemotherapy of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by docosahexaenoic acid: a phase II trial. Br J Cancer. 2009;101(12):1978-1985.
[7]Wenstrom KD. The FDA's new advice on fish: it's complicated. Am J Obstet Gynecol. 2014;211(5):475-478.e1.
作者:覓健科普君
責任編輯:覓健科普君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