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姓氏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姓氏的分布也有所不同,可能是全國地區散布,也有可能是集中于某一個民族中。今天要介紹的毛南族姓氏有什麼樣的特點呢?其姓氏又有多少呢?一起到毛南族文化中了解吧。
毛南族有潭、覃、盧、蒙、韋、袁等姓氏,其中以潭姓的人數量較多,約占毛南族的70%以上,分布的地區廣,其次是覃、盧、蒙姓。
曆史上,他們是同姓聚族而居,在一個村寨之中異姓雜居的現象很少,解放後異姓雜居以至同壯族人民雜居的才逐漸增多。
據許多史籍記載,毛南族及壯,侗、仫佬、水等壯侗語族諸民族的地區,在漢代以前是“百越”民族中的“駱越人”居住的地方。南北朝以後,又有“僚人”有這一帶居住,稱為“蠻僚”,唐代以前,這一帶的少數民族由于沒有上封建王朝的“戶籍”,被統稱為“生蠻”。
唐代以後,封建王朝诏用這裡的部落酋長,設置了羁縻州縣,進行羁縻統治,把這裡的少數民族以地名而命名為“撫水蠻”、“安化蠻”、“茅灘蠻”、“南丹蠻”“等,泛稱“峒蠻”。
明、清之際,這一帶少數民族有壯、瑤、苗、水、俍、伶、僚等很多名稱,有思恩縣12其相鄰的天河建縣境内,就有伶、僚、仫佬、水、佯、俍、侗等。
而外來的漢人還極少,說明了這些少數民族應是當地的土著居民,是“駱越人”,及其後來的“撫水蠻“,“安化蠻”“茅灘蠻”,“南丹蠻”等“蠻僚”的後裔。
今毛南族和壯、侗、仫佬、水等族可屬壯侗語族,有語言和生活習俗上也有許多共同的特點,證明他們有同源的關系。如毛南族居住的“幹攔”與古代“蠻僚”樓居的形成相同。
在清代《慶運府志》中列舉的僚語的12個詞彙中,竟有6個詞彙與毛南族的音、義完全相同。這不是一種偶然的現象,而是毛南族源了”蠻僚“的有力證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