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戲曲文化:曆史悠久的山西地方戲曲大全

戲曲文化:曆史悠久的山西地方戲曲大全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1-15 13:21:19

  山西戲曲藝術曆史悠久、種類繁多,在我國戲曲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山西戲曲代表着漢族戲曲藝術的曆史文化價值,也反映出流傳區域的漢族民風民俗。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關于山西的地方戲曲吧。

  晉劇

  中國地方戲曲,山西四大梆子劇種之一,又名山西梆子,中國傳統戲曲。因産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稱中路梆子,也稱為“中戲”,主要流行于山西省中、北部及陝西北部、内蒙古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區。有上路調和下路調之分,上路調為北路梆子,下路調為中路梆子。

  民國以後中路梆子興盛,遂以山西梆子專指中路梆子,建國後則稱晉劇。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間是晉劇的發展高峰時期,當時班社衆多,人才輩出,尤其是以丁果仙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員出現之後,晉劇藝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蒲劇

  蒲劇又稱蒲州梆子,當地人通稱亂彈戲,是我國最古老的地方民間戲曲藝術之一。因興于山西晉南古蒲州(今山西運城永濟)一帶而得名。蒲劇在清代乾隆時期外省稱“亂彈”、“晉腔”、“山陝梆子腔”等;嘉慶、道光以後,又稱“山西梆子”;陝西稱:東路戲,山西省北、中部稱“南路戲”;晉南當地則習慣稱“大戲”或“亂彈”,蒲劇與秦腔有着極為密切的發展脈絡聯系,所以兩者又常常登台輪番演出,成為密不可分的“姊妹戲”。

  蒲劇本身在晉南又分南路和西路,在劇目與表演風格上各具特色,人稱“南路文雅,西路火爆”。蒲劇音調高亢激昂,音韻優美,長于表現激情,其旋律跳躍幅度大,起調高,大小嗓兼用,素以“慷慨激昂,粗犷豪放”著稱。

  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戲”,大約形成于16世紀中葉,19世紀初葉已趨成熟。流行于山西北中部、内蒙中西部、河北西北部及陝西北部,是華北地區較有影響的中國戲曲劇種之一。北路梆子的發源地正是在雁門關以北的大同一帶。據大同城西觀音堂戲台題壁記載:“雙慶戲班于嘉慶十三年六月十九日演出《十五貫》一劇。”由此可見,北路梆子在清朝嘉慶十三年以前,已由蒲劇藝人來此教習傳藝,結合雁北的秧歌小調參合而成了。

  北路梆子傳承乏人、演出市場萎縮等問題長期困擾着北路梆子,這個古老的劇種正盼望着有關方面能對其加以搶救和保護。

  上黨梆子

  上黨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東南部。享有同蒲劇、晉劇同等曆史的文化資格,是上黨戲的代表劇種。它在道光年間稱為本地土戲,1934年赴省城太原演出時稱作上黨宮調,1954年定名為上黨梆子。上黨梆子以演唱梆子腔為主,兼唱昆曲、皮黃、羅羅腔、卷戲,俗稱“昆梆羅卷黃”。

  由于受到現代文化和經濟大潮的沖擊,上黨梆子觀衆大量流失,演出水準逐漸下降,不少劇團被迫解散,後繼人才匮乏,劇團前景堪憂,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予以支持和保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