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原子核物理學之父 歐内斯特·盧瑟福

原子核物理學之父 歐内斯特·盧瑟福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1-25 11:52:17

  很多人認為,擁有金錢物質就是富有的,其實小編覺得,知識才是最寶貴的财富!物理學是當今最精密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是探索分析大自然所發生的現象,目的是要了解其中的規則,接下來民族文化帶大家來認識一下世界十大物理學家?我們一起來看看!

  歐内斯特·盧瑟福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在放射性和原子結構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盧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證實放射性涉及從一個元素到另一個元素的嬗變。他又将放射性物質按照貫穿能力分類為α射線與β射線,并且證實前者就是氦離子。

  盧瑟福領導團隊成功地證實在原子的中心有個原子核,創建了盧瑟福模型(行星模型),并最先成功地在氮與α粒子的核反應裡将原子分裂,還在同實驗裡發現了質子,并且為質子命名。盧瑟福的發現對世界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于19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其被世人稱為“近代原子核物理學之父”。是世界十大傑出物理學家之一。

  人物生平

  1871年8月30日生于新西蘭納爾遜的一個手工業工人家庭。并在新西蘭長大。他進入新西蘭的坎特伯雷學院學習。23歲時獲得了三個學位(文學學士、文學碩士、理學學士)。1895年在新西蘭大學畢業後,獲得英國劍橋大學的獎學金進入卡文迪許實驗室,成為湯姆孫的研究生。提出了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為原子結構的研究做出很大的貢獻。1898年,在湯姆孫的推薦下,擔任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物理教授。他在那兒呆了9年。于1907年返回英國出任曼徹斯特大學的物理系主任。1919年接替退休的湯姆孫,擔任卡文迪許實驗室主任。1925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931年受封為納爾遜男爵,1937年10月19日因病在劍橋逝世,與牛頓和法拉第并排安葬,享年66歲。

  人物成就

  他關于放射性的研究确立了放射性是發自原子内部的變化。放射性能使一種原子改變成另一種原子,而這是一般物理和化學變化所達不到的;這一發現打破了元素不會變化的傳統觀念,使人們對物質結構的研究進入到原子内部這一新的層次,為開辟一個新的科學領域——原子物理學,做了開創性的工作。

  1911年,盧瑟福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現象提出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該實驗被評為“物理最美實驗”之一。

  1919年,盧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轟擊氮核的實驗。他從氮核中打出的一種粒子,并測定了它的電荷與質量,它的電荷量為一個單位,質量也為一個單位,盧瑟福将之命名為質子。

  他通過α粒子為物質所散射的研究,無可辯駁的論證了原子的核模型,因而一舉把原子結構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軌道,于是他被譽為原子物理學之父。由于電子軌道也就是原子結構的穩定性和經典電動力學的矛盾,才導緻玻爾提出背離經典物理學的革命性的量子假設,成為量子力學的先驅。

  人工核反應的實現是盧瑟福的另一項重大貢獻。自從元素的放射性衰變被确證以後,人們一直試圖用各種手段,如用電弧放電,來實現元素的人工衰變,而隻有盧瑟福找到了實現這種衰變的正确途徑。這種用粒子或γ射線轟擊原子核來引起核反應的方法,很快就成為人們研究原子核和應用核技術的重要手段。在盧瑟福的晚年,他已能在實驗室中用人工加速的粒子來引起核反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