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汶上梆子的唱腔音樂都有哪些特點

汶上梆子的唱腔音樂都有哪些特點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9 13:59:09

  汶上梆子,一種古老的漢族戲曲劇種,是進行語音本地化改造之後誕生的一種梆子的新唱腔。從每種戲劇的藝術特征中,可以看出唱腔的不同之處,也正是因為這種不同,才使得梆子戲得到了更好的多方面發展。那麼,接下來,我們要了解的是文化是汶上梆子的唱腔特點。

  唱腔音樂:

  1、唱腔

  汶上梆子唱腔慷慨激昂、高亢渾厚,優美動聽,異彩紛呈,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唱腔曲牌、伴奏音樂優美動聽豐富多彩。前期,紅臉、黑臉全用“大本腔”(本嗓),與萊蕪梆子平調的唱法接近;旦角最初也用大本腔,尾音帶“讴”(如《對松關》中洪月娥所唱)。後逐步變化,多半改為“二本腔”(假嗓)演唱。

  2、闆式

  汶上梆子與曹州梆子的闆式基本相同。常用的有:慢闆、破字慢闆、一句正闆、流水闆、一鼓二鑼、二八闆、起闆、栽闆、飛闆、羊黃、倒闆等。此外還有:二犯、上五音、金勾挂、倒反撥、一鑼切、都魯錘、三腔哭、亢令亢、哭二八、緊二八哭頭、三落闆、船歌等。

  3、曲牌

  汶上梆子專用的曲牌有:

  殺己調(《哭劍》)、流水撚子、夜趕(《蘭花山》)、叫門闆(《宇宙鋒》)、一句落(《日月圖》)、二回頭倒闆(《秦瓊還家》)、南無佛(《二冀州》)、序子(《姚剛征南》)、老官腔(《千裡駒》)、鬼念秧(《翁先生治病》)、小調(《瞎子觀燈》)、結巴嘴(《賣豆腐》)、對卻闆(《打錫壺》)、打棒槌(《打棒槌》)、打更闆(《司馬懿探山》)、撕蛤蟆、下韻起闆(《三擊掌》)、下腔調(《挂門牌》)等。

  “大笛羅羅”是用大笛伴奏。

  僅在《佛手橘》一劇中,所唱的曲牌就有“新水令”、“步步嬌”、“折桂令”、“雁兒落”、“收江南”、“中軍令”、“石榴花”、“尾聲”等比較連貫的套數(屬于越調、系根據柳子戲中的越、平、下、二八調來分的)。其他劇種則隻有片斷曲牌。

  汶上梆子的唢呐和弦樂曲牌,相當豐富,根據不同的劇情、人物,使用不同的曲牌,規定比較嚴格。皇帝上朝用“出天子”,百官朝見時用“朝天子”,下朝用“下朝歌”,皇帝去世用“晏駕令”,元帥發兵用“五馬”,番王興兵用“二犯”,安營紮寨用“落馬令”,反派人物出遊用“霸王令”等。其他,如“中軍令”、“報馬令”、“狀元令”、“拜堂令”等,各有專用。每個曲牌都有“大字”(曲詞),有的一人獨唱,有的全台齊唱。個别複雜的曲牌(如六十四闆“揚州”一曲,用于《江東》劇中周瑜修書時),由于複雜難學,現已失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