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伴随在我們身邊,随着時光的不停流轉,人們的記憶沉澱在曆史的長河中,許多耳熟能詳的歌曲留在了最偉大時刻,他們的創作豐富多彩,動人的旋律讓人們記住了他們。那麼,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中國十大作曲家排名之劉天華。
劉天華
劉天華(1895-1932),江蘇省江陰市澄江鎮西橫街人,中國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曾任教于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1932年因猩紅熱病逝于北京,年僅37歲。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鳥語》、《歌舞引》、《飛花點翠》等。
劉天華于1909年入常州中學,開始學習西洋管樂器。1911年因學校停辦而辍學,參加“反滿青年團”軍樂隊。1912年赴上海參加“開明劇社”樂隊。1914年返回家鄉,先後在江陰、常州的中學裡教音樂。其間曾向江南民間音樂家周少梅、沈肇州學習二胡、琵琶;專程赴河南學琴;向僧、道和民間藝人學習多種民間樂器;記錄民間樂譜,并開始音樂創作。
1922年,劉天華受聘赴北京,任教于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同年秋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音樂體育專科教師。1926年任教于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和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直至去世。
任教期間,劉天華先後學習了三弦拉戲、昆曲、小提琴、和聲學、理論作曲等,在廣泛學習中國民間音樂和西洋音樂的基礎上,他創作了二胡獨奏曲《病中吟》、《月夜》、《苦悶之讴》、《悲歌》、《良宵》、《親居吟》、《空山鳥語》、《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琵琶獨奏曲《歌舞引》、《改進操》、《虛籁》和器樂合奏曲《變體新水令》。
1927年,劉天華創辦“國樂改進社”。同年,編輯出版《音樂雜志》,參與發起“愛美樂社”。曾用五線譜和工尺譜準确地記錄梅蘭芳的唱腔(《梅蘭芳歌曲譜》1930)。搜集《安次縣吵子會樂譜》、《佛曲譜》。一生中總共編寫了四十七首二胡練習曲,十一首琵琶練習曲。奠定了二胡專業創作和演奏的基礎。
劉天華認為音樂的重要目的,便是在表達人的感情以使聽者感動,希望音樂能夠普及于大衆并提升水平,因此對音樂的推廣及教育十分地重視。自十九歲起,劉天華即開始在中小學教授音樂。後前往北京,任教于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及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院音樂系,後又在北京藝專教音樂,主授二胡、琵琶及小提琴等,他編寫了南胡及琵琶的練習曲各一本,以使學生能按部就班學習;後來包括如蔣風之、陳振铎等二胡名家都是他的學生。
此外他曾計劃國樂的義務教育,由國樂改進社的社員擔任教師,以推廣國樂的學習。其後又籌辦暑期音樂學校,對于一般人民有興趣習音樂者,亦不計代價教導。而改進社也不時舉辦音樂會以推廣音樂。他并且演奏錄制了二胡和琵琶的唱片二張,作為保存與推廣國樂之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