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轉折關系相當于“然而”、“可是”、“卻”。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表示偏正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相當于“着”、“地”等。
例:朝而往,暮而歸。
3、表示假設關系,連接主語和謂語,相當于“如果”、“假使”。
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4、表示并列,相當于“而且”、“又”、“和”或不譯。
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表示承遞關系,相當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譯。
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6、表因果關系,相當于“因而”。
例: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
7、表目的,相當于“以便”。
例: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8、通“如”,好像,如同。
例:軍驚而壞都舍。
9、通“爾’’,你,你的。
例:而翁歸,自與汝算耳!
10、這樣。
例:新婦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