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中國十大傳世國寶之長信宮燈

中國十大傳世國寶之長信宮燈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8 10:15:03

  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在這上下五千年的長河中,留下了許許多多文物,成為了後代研究曆史的寶貴借鑒,它們的價值和意義是無可取代,讓人由衷贊歎過去的曆史文化。那麼,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中國十大傳世國寶之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

  西漢長信宮燈,中國漢代青銅器,1968年于河北省滿城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西南約1.5公裡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劉勝妻窦绾墓中出土。2010年作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展品展出。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燈跽坐的宮女,神态恬靜優雅。

  長信宮燈高48厘米,宮女高44.5厘米,重15.85千克。通體鎏金,顯得燦爛而華麗。銅器上的鎏金工藝在戰國時期已出現。銅器經過鎏金處理後,表面金碧輝煌,而且經過鎏金後對于銅器的保護也起着很重要作用。這件出土的長信宮燈就是最好的見證。

  宮燈的整體造型是一個跪坐着的宮女雙手執燈。頭部、身軀、右臂、燈座、燈盤和燈罩六部分分鑄而組裝成的。宮女體中是空的,頭部和右臂還可以拆卸。宮女的左手托住燈座,右手提着燈罩,右臂與燈的煙道相通,以手袖作為排煙炱的管道。寬大的袖管自然垂落,巧妙地形成了燈的頂部。

  燈罩由兩塊孤形的瓦狀銅闆合攏後為圓形,嵌于燈盤的槽之中,可以左右開合,這樣能任意調節燈光的照射方向亮度和強弱。燈盤中心和釺上插上蠟燭,點燃後,煙會順着宮女的袖管進入體内,不會污染環境,可以保持室内清潔。宮燈的造型構造設計合理,許多構件可以拆卸。燈盤有一方銎柄,内尚存朽木。座似豆形。燈罩上方部分殘留有少量蠟狀殘留物,推測宮燈内燃燒的的物質是動物脂肪或蠟燭。宮燈表面沒有過多的修飾物與複雜的花紋,在同時代的宮廷用具中顯得較為樸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