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兵器,從古至今就是士兵們在戰場厮殺時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們的殺傷力可不容小觑。關于兵器,有種類、大小、長短之分,它們之間的樣式和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那麼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你一同深入了解一下世界著名的十大長兵器——戟。
戟,在古書中也稱作“棘”,是将戈和矛結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的格鬥兵器,殺傷力比戈和矛都要強。戟的出現在我國推動了戰國時期的到來。戟一方面作為儀仗兵器,一方面作為從先秦至秦漢魏晉軍中裝備的制式裝備。四年相邦呂不韋戟2007年出土于兵馬俑坑中,由青銅戈和矛以及木柄組成,全長2.87米,是目前國内發現的唯一一件保存完整的青銅戟。
戟是一種既可刺殺也可勾啄具有雙重性能的兵器,能夠明顯提高戰鬥效能。《說文解字》載:“戟,有枝兵也。”是一種戈的柲頂有矛形尖刺裝置的兵器,少數是戈和刀的合體。以前者居多,後者發現的僅限于西周時代。不論是戈、矛或戈、刀的合體,其形式都符合“有枝兵”的特點。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戟出現于商代,西周時期出現了整體鑄造的戟。一種是以矛為主,旁生橫刃,木柲裝插在矛體的銎部。春秋戰國時期多為青銅戟,大量用于車戰,為“車戰五兵”之一。西漢出現鋼鐵戟,為漢代步兵和騎兵必備格鬥兵器。東晉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入侵,軍隊中戟逐漸為刀所取代。後世仍作為儀仗器具。
到了春秋時期,戟已成為常用兵器之一。春秋前期魯隐公十一年(前712年),鄭國在伐許前授兵時,即有子都拔棘逐穎考叔的事發生。魯莊公四年(前690年),楚伐随,“授師子焉”,說明楚國已用戟裝備軍隊了。後世也有很多拿戟的出名武将,如典韋、呂布、甘甯、項羽等。
戰國末年,冶鐵技術的發展催生了鋼鐵鑄造的戟。那時,鋼鐵質地較堅韌,鑄成的戟刺尖銳修長。戟的形體也有所改進,戟下側垂直伸出的援,由寬鈍變為窄尖;與援對應的内取消,隻造較長的胡來縛柲。由此,戟由“十”字形進化為“蔔”字形,故稱“蔔字鐵戟”。
西漢時鋼鐵戟逐漸成熟,仍多為“蔔”字形一般全長200-250厘米,西漢時仍車騎并重,還裝有360厘米的車戟,東漢魏晉時期戟的體型增大,刺胡通常高過50cm。東漢末年掘棄了将戟回拉鈎斫的形式。而是向前叉和刺。
東晉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盛行重铠騎并,傳統戟缺乏穿透力,且鍛造工藝複雜,馬矟逐漸取代戟作為騎并武器,步兵也用刀盾取代了戟盾的配合。
1975年,北京近郊發掘周初(約西元前1120年)木椁墓,出土青銅兵器中,有“戟”九支,證明了“戟”這種中國特有的兵器,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曆史。
1974年,在陝西臨潼秦始皇陵的秦俑從葬坑中,出土了大批的兵器,有秦弓、镞、矛、戈、钺、吳鈎等。就是兩千兩百年前,秦代軍隊武器裝備的再現。戈、矛、戟這三種兵器,都安有三公尺左右的長木柄,下端裝有銅,有的矛柄長達6.3公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