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時代的朝廷内,宰相級的朝廷官員負責一些政事,有的受到老百姓的愛戴,但是有一些陰險毒辣的小人以權謀私,陷害忠良,讓整個民間都民不聊生,這些奸相遭到後代的人們唾棄。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中國古代十大奸相之嚴嵩。
嚴嵩
嚴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漢族江右民系,江西新餘市分宜縣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醜科進士。他是明朝著名的權臣,累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師,少師、華蓋殿大學士。63歲拜相入閣。擅專國政達20年之久。
嚴嵩書法造詣深,擅長寫青詞(實為他人代筆)。《明史》将嚴嵩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稱其“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透過戲曲和文藝作品、曆史典籍,嚴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間。
嚴嵩在位二十多年來,信用心腹趙文華,使東南倭患愈演愈烈;其二,清除異已,繼殺曾銑、夏言之後,又在嘉靖三十四年殺楊繼盛,使明朝首先開殺谏臣之惡例,随後又殺沈鍊和王忬,命令雖然皆出皇帝“聖載”,主謀皆是嚴氏父子;其三,貪污納賄,在朝内結黨營私。
嚴嵩入閣參與機務,兼禮部尚書。他對明世宗一味謅媚,竊權奪利,誅殺異己。嚴嵩因其子嚴世藩善于撰寫一些焚化祭天的“青詞”,從而受到皇帝的寵幸。他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八月支使言官彈劾翟銮父子在考進土時作弊,使翟銮被削職為民。
九月,嚴嵩升任首輔,獨攬國政。他年過花甲,整天在西苑值廬,未曾歸家洗沐,明世宗被其勤奮感動,更為信任于他。嚴嵩以兒子嚴世藩和義子趙文華為爪牙,拉攏錦衣衛都指揮陸炳,操縱朝政二十年,權傾朝野,收禮納賄,為所欲為,弄得明王朝政治極為黑暗,邊防松弛不堪。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有山東道士藍道行以善于扶乩聞名于燕京,徐階将藍道行介紹給世宗,一日藍道行在扶乩時稱“今日有奸臣奏事”,剛好嚴嵩路過。正值世宗對嚴嵩父子日久生厭,最終,嚴氏父子的權勢被藍道行的幾句話推倒,嚴世蕃被判斬首,在行刑前大哭一番,而其父嚴嵩被沒收家産,削官還鄉,無家可歸,兩年後病卒,終年八十七歲。他死的時候,寄食于墓舍,既無棺木下葬,更沒有前去吊唁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