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中脘穴

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中脘穴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13 05:50:29

  穴位是中醫學特有的文化,經過了數千年的研究和沉澱,穴位養生離我們似乎有點遠,但是有幾個穴位平常我們自己可以按揉來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中脘穴。

  中脘穴:養胃穴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線上,胸骨下端與肚臍連接線中點處,按壓時會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

  急性胃刺痛患者可點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壓10秒,松開,再壓,如此反複,三五分鐘就可緩解症狀;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輕揉,可促進消化;急性胃腸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時,還可以按揉天樞穴(位于肚臍旁2寸處)、大巨穴(位于臍下2寸旁開2寸)配合治療。

  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勢,中脘穴位于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研究進展:

  針刺中脘,可使胃蠕動增強,幽門開放,腸鳴音增加,空腸蠕動增強。

  艾灸中脘,見小白鼠的單核巨細胞吞噬機能增強。

  膽絞痛:用解痙止痛膏貼中脘穴。取白芷10g,花椒15g,研成細末,韭菜、蔥白各20個和苦楝子50g搗爛如泥,用白醋50ml将上藥調成糊狀,貼于中脘穴,24小時換貼1次,連貼2~4次。

  解除幽門痙攣:據報道指壓中脘後,在X線下發現胃蠕動增強,110例患者中有94例波頻增加,波速增快,幽門痙攣解除。

  針刺中脘穴對小腸的蠕動有促進作用,尤其能促進空腸的蠕動。

  中脘穴名解:

  1、中脘。中,指本穴相對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為中也。脘,空腔也。該穴名意指任有脈的地部經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質為任脈上部經脈的下行經水,至本穴後,經水繼續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脈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中管、中碗名意與中脘同,碗通脘。

  2、上紀。上,上部也。紀,綱紀之意。上紀名意指本穴對胸腹體表的氣血有抓總提綱的作用。本穴物質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在本穴為先聚集後下行,本穴如有對胸腹體表氣血抓總提綱的作用,故名上紀。

  3、胃脘。胃,胃腑也。脘,空腔也。胃脘名意指本穴氣血直接作用于胃腑。本穴氣血為地部經水,性溫,與胃經氣血同性,可直接調控胃腑氣血的陰陽虛實,故名胃脘。胃管名意與胃脘同,管通脘。

  4、大倉。大,與小相對,大也。倉,倉庫也。大倉名意指本穴為地部經水彙聚的大倉庫。理同中脘名解。太倉名意與大倉同。

  5、三管。三,指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足陽明胃經三經也。管,孔也。三管名意指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三經的冷降之水皆由本穴聚集下流。

  6、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它不光來自于任脈上部經脈的冷降之水,還有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三經的冷降水液,故為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