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河北梆子的基本功:演唱發音技巧有哪些

河北梆子的基本功:演唱發音技巧有哪些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12 04:21:55

  河北梆子,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中國梆子聲腔的一個重要支脈。在這其中,要把戲曲表演得深入人心,你的演唱技巧就要到位,這樣的情感流露才更加真實,觀衆更願意接受。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梆子戲中了解一下吧。

  演唱技巧

  1、吐字

  寬落音:以丹田為氣息支點,靠收縮小腹、胸腔擴充、控制氣息,使氣流有力地徐徐呼出,振動聲帶全部,以發出渾厚、響亮的長保持音。多用于散唱的大拖腔尾部“6”“4”或“5”等音上,聽出來慷慨悲壯,熱耳酸心。

  夯音:夯音是以丹田為用氣的根基,在瞬間急促收縮小腹,胸廊猛烈支撐,使氣息強烈沖擊聲帶而發出堅實、渾厚、短促的強頓音,感覺好似大咳一聲。夯音生、旦、醜行都用,生行用的最多,一般用于唱句落音之前的“6”或“5”音上,并常與下滑音同時運用。

  硬上功:以丹田為氣息支點,猛收縮腹部,支撐胸部,使喉頭穩定,提高軟颚,以發出堅實、挺拔的高音。多用于唱句開始時曲調“25”或“55”處。

  2、發音

  河北梆子講究“以氣帶聲”。意思是說,要用充實的氣息沖擊聲帶,使聲帶作出振動而發聲。主要的發聲方法可歸納為:

  共鳴音:共鳴音指的是發音的不同共鳴位置。共鳴音大緻分為胸音、喉音、口音、鼻音和腦後音等五種,是根據唱腔的高音和唱詞的字音而區别運用的。

  真嗓、假嗓和真假嗓--真嗓又稱本功嗓,是運用氣息,通過聲門,使聲帶全部振動或使聲帶的全段邊緣振動,發出音調較低,音色寬厚的聲音。

  假嗓又稱背功嗓,是運用氣息将聲帶的一段吹開,使其邊緣部分振動,發出音調高而音色尖亮的聲音。

  真假嗓又稱混合聲,是單調和音色介于真、假嗓之間,既尖亮又具有一定寬度的聲音。以《蝴蝶杯》裡的幾句唱段舉例:倒叫我(假嗓)(真假嗓、真嗓)田玉川(真假嗓,川字真嗓)左右(假嗓)為難。(為-難,真嗓-假嗓)(哪)(真-假嗓-真)男(真-假嗓)和女呀(真嗓)同(真-假)舟船(假嗓)多(真-假)有(真嗓)不(真假嗓)便(真假嗓)(真-假,指真嗓過度到假嗓)。

  3、用氣

  河北梆子演員常以“先運氣、後出聲”,“要想唱的好,先要練氣功”,“唱一輩子戲,練一輩子氣”等話來強調用氣對于演唱的重要。通常來講主要的方法有:

  丹田用氣:河北梆子演員普遍講究丹田用氣。這種理論來源于中國的中醫學,中醫學認為丹田位于臍下,其部位相當于針炎的“氣海”、“關元”穴。凡田用氣的具體方法大緻可解釋為:在吸氣的同時,小腹收縮,胸郭、肺泡擴充,膈肌下沉,用“丹田”力量控制呼吸,使胸膛形成負壓,從而使氣息充實,再根據發聲需要,調節氣息大小、急緩,以利發聲。

  氣口:是演唱中吸氣的方法的總稱。氣口大緻包括換氣、偷氣兩種。

  換氣:一般是指唱腔間歇中的吸氣,特别是在拖長腔和起高腔之前,必先換氣,以作好準備。

  偷氣:一般是指在行腔中的急速吸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