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救贖地獄中的罪苦衆生,地藏菩薩的故事

救贖地獄中的罪苦衆生,地藏菩薩的故事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6 06:29:59

  “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這便是地藏菩薩因而得名的原因,在佛教中的地藏菩薩更是四大菩薩之一,救贖地獄中的罪苦衆生則是他的願望。

  那麼,本期佛教人物解析地藏菩薩的故事。

  還想了解》》佛教中的虛空藏菩薩

  唐代的中國佛教,正如日麗中天,吸引了日韓等國不少僧人來華求法。當時的朝鮮半島分為三個國家,即新羅、高句麗、百濟。有新羅王子金喬覺(696-794),生而相貌奇特,頂骨聳出特高。力大可敵十人。心地慈善,穎悟異常。

  金喬覺出家名地藏比丘,攜白犬善聽航海來華。地藏比丘在各地遊化數年後,於開元末年來到安徽省九華山。九華山,位于安徽青陽縣,本名九子山,唐李白到九子山,見九峰如華,所以後來又名九華山。地藏比丘在此深山的盆地裡結廬苦修,過着渴飲澗水,饑食白土的生活,且常被毒蟲傷螫。

  深山苦修的地藏比丘,若幹年後被當地士紳諸葛節遊山時發現。見此和尚住石洞茅蓬,破鍋殘粒中滲有白土,生活異常清苦。得知是新羅王族遠來中國求法,諸葛長者發心倡議為他修建道場。九華山主姓闵;家财甚富。

  建寺必請闵公布施山地,闵公也非常敬仰地藏比丘,問他要多少地,地藏答道:“一袈裟所覆蓋地足矣”。據載,地藏顯神通力,袈裟一披,蓋盡九華,於是闵公将整個九華山全部布施供養。闵公為地藏護法,其子也随地藏比丘出家,法名道明,為地藏的侍者。現在所見的地藏菩薩像,兩旁有一老者及少年比丘,即闵公父子。

  寺院建成後,各方來參學者甚衆,新羅國也有不少人來親近供養。九華山高且深,寺衆增多,生活即發生問題,煮飯還要滲拌白土,一些人餓得皮骨相連,故當時稱之為“枯槁衆”。寺中大衆隻是一心為求佛法,而完全放棄了物質享受的要求。地藏比丘在九華山的影響甚大,後來新羅國王得悉,即派人送糧食供養。

  地藏比丘一直領導此精進苦行的道場,至唐開元廿六年七月三十日入滅,世壽九十九歲。大家都直覺到:地藏比丘實為地藏菩薩的化身,是地藏菩薩來中國的應化,所以大家稱之為地藏菩薩,而九華山即成為地藏菩薩應化的道場,成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了。特别是每年七月三十日,九華山香火尤其鼎盛。地藏菩薩自有他特殊的因緣感應,才能得到民間一緻的信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