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作文題目新鮮出爐,縱觀7套試卷,有5套都與創新相關。
全國甲卷
▲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紅樓夢》中大家為大觀園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鑒化用,或根據情境獨創,産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請考生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寫一篇文章。
此題可從創新的方法角度進行思考,考慮的是現實環境與創新的關系。事實是第一性的,藝術是第二性的。藝術創作是對客觀事實的反映。即我們常說的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論是直接移用、借鑒化用或根據情境獨創,都離不開對現實環境的把握。
創新亦是如此,這三種方法體現了創新的三重境界:就地取材、他山之石、匠心獨運。
初級的創新是發現既有的新的事實,将其表達出來。由于是先發性,所以具有創新性。
再高層次的創新是通過聯想,将已經被發掘的事實與其他事實相關聯,産生1 1>2的藝術效果。
最高層次的創新是獨創、原創,根據現實環境進行提煉、升華,創作出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
此題還給我們關于創新的非常重要的一點啟示:良好的創新環境也非常重要,像題中這樣的頭腦風暴的場景和各抒己見的環境更有利于創新的産生。
全國乙卷
全國乙卷作文題目将2008年奧運會和2022年冬奧會進行了對比,要求以“跨越,再跨越”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體現考生的感受與思考。
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兩次體育盛事是從高原到高原、從高峰到高峰的過程。
2008年,國際奧委會前主席羅格在北京奧運會閉幕式緻辭中說,北京奧運會是一屆真正的“無與倫比”的奧運會。
2022年,中國再次舉辦奧運賽事,這是一次對自我的超越。如何在“無與倫比”的基礎上做出新意、實現跨越,考驗着中國人的智慧與創新能力。
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相較2008年,2022年的中國在交通、科技、經濟等多方面都已不可同日而語,實現了非常大的跨越。綜合國力的提升是冬奧會創新的基礎前提,如實地展現出今日中國的輝煌成就就是創新的表達。
除了展示經濟層面的發展,展示我們精神層面的自信也非常重要。與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注重展示中國獨特的曆史文化不同。從“我”到“我們”,從“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一起向未來”。讓雪花貫穿整個開幕式,讓帶有參賽國家和地區名字的小雪花組成大雪花,傳遞了世界大同的思想,體現了我們共有一個家園的意思。
2008年的夏季奧運會是為了讓世界了解中國,而如今中國國際地位提高,我們需要敞開胸懷,向世界傳達中國人的世界觀,講“我們”的故事。從2008年的展示中國文化到2022年的展示中國自信,這是一個偉大的創新。
緊緊依靠群衆、為了群衆是創新能力源源不斷的基石。群衆的創新力量是巨大的、無窮盡的。我們的奧運是全國民衆參與的精彩盛會,是與世界民衆共享的體育盛宴。
全國新高考Ⅰ卷
▲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在創新上,“本手、妙手、俗手”的三個比喻可稱精妙。“本手”是基本功,“妙手”就是創新,而“俗手”是沒有基礎的空中樓閣、東施效颦的虛假創新。題目所傳達的是,創新與成功沒有捷徑,隻有先打好基本功,才能學會難度更大的技巧高招,紮實提升自身水平。
現實中,創新的基石是充分了解現實,隻有在熟練掌握常規操作的基礎上,才能發現原有方法的不足和漏洞,從而另辟蹊徑,成就一番新氣象。
反之,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創新将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企圖放棄穩紮穩打而投機取巧得來的“創新”隻會弄巧成拙。
近日,奧迪廣告涉嫌抄襲短視頻博主文案就是很好的案例。正如人民網的犀利評論,“如果不尊重原創,哪還有創新?如果抄襲不受制裁,置法律于何地?再豪華的車,一旦‘翻車’,一定難堪。再刷屏的文案,一旦卷入抄襲風波,就會呈幾何級丢人”。
全國新高考Ⅱ卷&浙江卷
▲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創新離不開人。
全國新高考Ⅱ卷和浙江卷作文題目充分強調了人在創新中的作用。
這兩道作文題都圍繞新時代青年在事業發展上的創新,從“95後”女飛行員徐楓燦,到智能超算領域的“90後”團隊,他們用“新方法、新思維、新知識”,用自己的奮鬥為民族、國家的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力量,創造新未來。
今年是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在慶祝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說:“時代總是把曆史責任賦予青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施展才幹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
創新關鍵在人,尤其是年輕人。要給年輕人施展才華的舞台和空間。從奮戰在一線、徹夜無休的年輕抗疫工作者,到癡迷天象學、記錄下珍貴中國風暴影像的“00後”風暴攝影師劉屹靖,或者是在爆火後依然默默無聞、專心學術的北大“韋神”,這些有志青年在各領域的開拓創新,對于時代進步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此外,今天的中國更強調從傳統文化、從民族曆史中汲取創新的營養,更加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題中的攝影師就從傳統文化中推陳出新,用年輕人更加接受的影像增強人們的文化認同感和愛國情懷。
在小牛6月5日推出的《新聞 金句 銳評:高考作文拿高分,就看這一篇》中,小牛有幸押中了兩道作文題目:全國乙卷的冬奧會和全國新高考Ⅱ卷的共青團成立100周年。不知道看過這篇推文的童鞋們有沒有很驚喜~~
最後,小牛還總結了往年高考作文中的新聞傳播知識點,巧用新傳知識破題高考作文!快來看看吧~
2021年
全國新高考Ⅰ卷
試題内容
破題:新聞工作者的“四力”
材料從鍛煉強體的功效出發,在淺層次上說明了萬物處于變化之中,身體的弱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去彌補,而身體強健之人如果沒有及時鍛煉,也會喪失原本的優勢。而在深層次上,眼睛和耳朵的健康程度也可以暗喻着個人能力、社會、甚至國家發展的強弱轉換。
“用眼”“用耳”的關鍵詞可能會讓不少新聞人聯想到在2018年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的新時代新聞工作者應該加強的“四力”:眼力、腦力、筆力、腳力。
具體而言,做新聞需要的是到群衆中去深入調查的“腳力”,明辨是非、關注大局的“眼力”,辯證思考的“腦力”和紮實寫作的“筆力”。
在新聞實踐中,策劃、采訪、寫稿能力沒有人可以一蹴而就,所有人都是在學校的實踐活動、在工作中不斷汲取新知識、開拓新視野,以踐行“四力”提升新聞專業素質,“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
北京卷
試題内容
破題:個人與時代,小我與大我
個人應該如何處理自己與時代的關系?北京卷讓考生思考人生道路與民族、社會、國家發展的關系問題,激發着學生對于時代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實際上,題中文字正出自2014年《新聞記者》雜志一篇名為《生不逢時還是生逢其時》的文章,作者為複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陸晔。
此文是陸教授寫給剛開啟大學生活的新聞專業大一學生的寄語。在文中,她從多讀書、多試錯、多體驗生命、多關懷社會四個方面,就“新聞系學生應當如何度過大學時光”這個問題,為學生們提出了四點真誠建議。
在有人質疑“新聞已死”的當下,學生也許會對最初的新聞理想産生動搖,思考究竟是否要進入新聞行業。陸教授指出,在大學期間不僅要通過讀書、實踐提升新聞素養,更要去“關心糧食和蔬菜”,關注社會上其他人的故事和時代發展。
即使做記者很辛苦,有時甚至很危險,但她一直相信,“想成為一個好記者,是一種禀賦,一種信念,一種勇氣;需要全情投入,需要舍棄,需要才情,有時候還需要一點好運氣”。陸教授指出,“對于今天想從事新聞業的年輕人來說:生不逢時會不會是另一種生逢其時?”
2020年
天津卷
試題内容
破題:“講好中國故事”
近年來,以“中國形象”為主題、展現家國情懷的高考作文是一大出題熱點。
而在新聞領域,無論是用中文寫下普通人的閃光故事,還是用英、法、西等多語種在海外平台報道中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已經成為新時代對内、對外傳播新聞報道的一大重點。
疫情以來,在全社會齊心抗疫的過程中,就湧現出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從志願者、醫護人員,到快遞小哥、好心的陌生人的溫暖舉動,都可以成為生動的寫作素材。
江蘇卷
試題内容
破題:“信息繭房”
題中指出,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下,人們會在不知不覺的一次次選擇中,被同質化信息所影響。在傳播學,這是很著名的“信息繭房理論”,由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凱斯·桑斯坦在2006年提出。
簡單來說,在網絡上,當我們對自己喜歡的内容進行多次觀看、點贊、收藏之後,算法就會推薦更多的類似内容,甚至讓人難以看到其他領域的信息,形成了“繭房”一樣的封閉空間。
這讓人們不禁思考,網絡信息時代究竟是帶來更多資訊和選擇,還是讓我們的思想變得更加封閉?從這點出發,考生可以對“信息繭房”現象進行思辨與批判性思考。
如果您有其他思路,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作者:陸聞捷 魏 園
編輯:陸聞捷
責編:魏 園
歡迎關注庖丁解news,
小牛帶你追蹤最新熱點,剖析媒體行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