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馬說基本知識

馬說基本知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6 16:50:19

一、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他的作品集為《昌黎先生集》。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著名領袖,主張“文以載道”,反對浮華文風,提出“唯陳言之務去”。韓愈推動了文學發展,被後世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句式靈活多變,文筆流暢而有氣勢,對後世的文風産生了巨大影響。

二、寫作背景

這篇《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間。其時,韓愈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納。他在京城應試覓官,奔走相告,一共待了10年之久,最後無限怨郁,離開長安。盡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迹山林。後相繼依附于節度使董晉和張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作《馬說》,發出“伯樂

不常有”的感歎。

三、文體知識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說”的語言通常簡潔明了,寓意深刻;寫法較靈活,跟現代的雜文大體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托物寓意”。“說”就是“談談”的意思,“馬說”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裡馬”或“說說千裡馬的問題”,如:《愛蓮說》、《捕蛇者說》、《師說》就屬這一文體。

四、重點字詞解釋

(一)通假字

1.辱于奴隸人之手

“祗”通“祇”,隻是

2.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

“食”通“飼”,喂

3.才美不外

“見”通“現”,表現

4.食之不能盡其

“材”通“才”,才華

(二)古今異義

1.一食盡粟一石

古義:有時;今義:也許,或許

2.是馬也,雖有千裡之能

古義:這;今義:動詞,聯系兩種事物,表

明兩者同一或後者說明前者的種類、屬性

3.且欲與常馬不可得

古義:等同,一樣;今義:等候

4.求其能千裡也

古義:怎麼;今義:安定,使安定

(三)一詞多義

1.策:之不以其道 。 鞭打,動詞

而臨之。 馬鞭,名詞

2.能:雖有千裡之能。 才能、能力,名詞

安求其千裡也。 能夠,動詞

3.以:不千裡稱也 。 用,介詞

策之不其道 。 按照,介詞

戰 。 憑、靠,介詞

物喜,不以己悲 。 因為,介詞

4.其:鳴之而不能通意。 它,代指千裡馬,代詞

真無馬邪 。 表推測、反問語氣,難道,副詞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一端 。 其中的,代詞

5.或:一食盡粟一石。 有時,副詞

異二者之為。 或許,副詞

(四)詞類活用

1.一食或粟一石

形容詞“盡”用作動詞,吃完

2.才不外見

形容詞“美”用作名詞,美好的素質

3.之不以其道

名詞“策”用作動詞,鞭打

(五)文言句式

1.省略句

不以千裡稱也。

動詞“稱”後面省略賓語“之”,代指“馬”

2.倒裝句

(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狀語後置,應為“祗于奴隸人之手辱”

(2)馬之千裡者。

定語後置,“千裡”為“馬”的定語

馬說基本知識(馬說重點知識點)1

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原文翻譯和常考題型見下期,如有需要請添加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