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家煉炁方法

道家煉炁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7 11:25:29

修仙與修道說的一回事,強行來區分,不過是修道有成後修仙。佛家重性,道家性命雙修。修行的方法雖多,正統的方法都是大同小異,如果說另尋捷徑,那是不現實得。

對于修行理論上的東西,太多太多。喜歡修行的朋友,在網絡上略一搜索,就會出現自己想要的。無論喜歡道還是喜歡佛,都離不開修行,也就是“打坐”。

目前來看,“打坐”就是修行,事實是這樣嗎?簡單來說,打坐就是尋找入道的門檻。也是檢驗修行人悟性得一種方法。人在靜下來時,才能參悟天機。沒體驗過的朋友找個時間體驗一下。

道家煉炁方法(練氣與煉炁的區别)1

常人初坐,尚不明确,氣與炁的區别,其實很簡單,後天和先天而已。這麼多的詞彙來區分到底對不對,其實不應該來劃分,因為都是相輔相成的。前輩聖賢留下許多與修行有關的詞語,一方面是為了找尋有慧根得人,另一方面是讓後來的修行者明白,道是在于悟,而非學也。簡單說幾個與修行有關的詞,“築基”“小周天”“大周天”等等等等。所有修行的詞彙,都是在修行過程中,道行精進後經曆的過程。

後天氣與先天炁,外循環與内循環。後天氣呼吸之氣,先天炁胎息之炁。後天氣轉化為先天炁,要一個煉精化氣的過程。道家所說的精氣神是也。

從修行的角度看,人的“心”可以影響身體,身體未必能影響“心”。心靜了下來,身體如影随從的也靜了下來,心靜不下來,就算身體不動,那不也是“天人交戰”嗎。

當盤腿打坐時,心靜了,身體就安穩,也很軟很聽話。心不靜,盤腿打坐,自己找虐。希望大家在心不靜的時候,不要勉強上座。輕了身體遭罪,重了身體會遭受損失。

後天氣容易得,先天炁不容易得。這也是許多喜歡修行的朋友,修行多年而未見效果的原因。

對于實修者而言,打坐與呼吸是密不可分的,打坐可以氣息綿綿,但沒見過和聽說過,打坐呼吸是急促的。

心的狀态影響你的呼吸,給大家一點建議,吃飯時盡量不要吆五喝六,又說又笑的,對消化不好,脾胃虛的朋友,注意這些細節對身體有好處。這些生活習慣不是小事啊,不然沒必要說這些。飲食習慣與身體健康直接聯系,再說句大家不愛聽的,口舌之欲也該戒一下了,清淡的飲食使人精氣不濁,如果做一些腦力活動工作,想要出工作效率,不妨試試清淡飲食。凡事有利就有弊,也不可一直清淡飲食,搞的面黃肌瘦的沒必要。

如果想要打坐盤腿,盡量不要大魚大肉,到時坐不住氣還粗,還可能一會就找“周公下棋”去了。其他正常生活,葷素搭配比較符合人的飲食搭配。

這個飲食,其實不可執着一日三餐,根據身體消耗來進行最佳,餓了就少吃點,不要多吃。睡覺前,如果你餓了想吃東西,建議你還是洗洗睡吧。若是吃飽了,接着睡對身體有點影響。不要覺得嬰兒為何能吃飽就睡,成年人為何不能?不要做這樣的對比,嬰兒的活動習慣,與成年人不同。等以後會明白的。

情緒會影響飲食,大街上經常看到小孩子舉着糖葫蘆和冷飲,任憑風吹日曬,可是人家也吃的高興,鮮有聽聞,吃了肚子會不舒服,如果都不舒服那大街上就看不到,這些小孩子吃東西的身影了。特别是冬天人們更喜歡吃冷飲,至于原因,以前文章都說過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話說回來了,為何小孩子在這種環境中還吃的開心呢,身體沒有不良反應呢,因為高興。從心底那種自然的高興。相反 ,在高檔場所,滿桌的美味佳肴,成年人吃的會舒服嗎?情緒會怎麼樣呢?吃東西這種小事情,在于一個情緒和專注,這個專注和情緒以後會用得到。

道家煉炁方法(練氣與煉炁的區别)2

俗話說的好,内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裡什麼都有了。如果僅僅說是練氣,大家會發現,怎麼這麼麻煩,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了。其實一點都不麻煩。人的身體總會有健康和不健康之說,潛在的不健康讓人總是擔心,去醫院查體時也難免忐忑不安。引用中醫的話,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打坐練氣為了入道,練氣為了身體健康,身體有恙時,不容易練氣。有時候還會對身體不好,簡單來說,練氣也得有一個好的載體,不能一邊練氣一邊漏氣吧。

那麼身體有恙的人,就不能練氣了嗎?首先把身體調理到最佳狀态,這是首選。因為身體健康練氣時容易“入道”。

人身氣血自行運轉,如果身體某一個部位不佳時,氣血走到這個部位難免會有滞待。能保持自然心,清淨心還好,如果引起其他情況,必然會令人不舒服或者煩躁。

修行不僅僅是打坐,練氣也是如此,前幾篇文章說過,片刻的心安都可入道。道就在自身,不必外求。

“靜養”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一般醫生都會說,回去靜養雲雲之類的話,這個靜養可是很有意思,以靜來養。為何不是“動養”而是“靜養”呢?

經文有雲,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人靜下來,身體會自我恢複,修複。就像白天在田間勞作一天,晚上睡的會很好一樣。會休息才能更好的工作。會睡覺休息也是修行,知道“陳抟老祖”的朋友會有答案的。

所以練氣之初,根據自己的身體,選擇是直接打坐還是靜養。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悟性也不一樣。在選擇修行時,不要“生搬硬套”,總得随緣而行,不要心急,修行路上,修行無前後,達者為師。修行開悟的快慢可不是比誰先盤腿打坐。大家不可行執着之事。

靜養的重點是心安,俗話說,心安理得。通俗點講,心态放平了,心無所牽挂了,道理自然就明白了,道理明白了,身體由内而外就舒服了。身體舒服了,氣血運行無所阻礙,小疾小恙,不治而愈。

靜養是為了,為修行夯實基礎,就這樣簡單。因為修行都是以靜入道。自古以來對于靜心之說,道家和佛家都留下了許多典籍,可以借閱浏覽一番,先不要着急學這些典籍上的學說,僅僅用來參考一番。

大家或許對于靜養感到熟悉,但不知道靜養的具體是什麼 其實所謂的靜養是養自身元氣。對自身的元氣人們平常都是食補,吃什麼補什麼,等等。中醫有五氣之說,也就是心腎肺肝脾胃。心屬火,腎屬水,肺屬金,肝屬木,脾胃屬土。對應五行相生相克,講究五氣平衡。從而調理身體健康,食補這等于外求,也是很麻煩,每天補多少,還得合計着來,補少了不管用,補多了還麻煩。向外求的事,必然會有得有失,不如自己身體自己做主,累了就休息一會,不要逞能,困了就睡,不要整天操心費神,在家好好睡,不比去醫院強嗎,就是把複雜的生活簡單化,那些社交,美食,宴會,旅遊,工作,能減就減。簡簡單單生活,無非就是吃喝拉撒。生活簡單了,人自然有時間了,心也會靜下來了。然後養一下自己 ,養足自己的元氣,給自己身體一個自我修複的機會。

人到中年,給自己一次機會,讓心靜一會,讓身體歇一會。生活中煩惱或多或少,總要對得起自己的内心,上有老下有小,對自己負責,就是對家人負責。因為中年男女會經曆“更年期”身體走向衰弱的一個過程。

道家煉炁方法(練氣與煉炁的區别)3

簡單的生活,身體也有了恢複的空隙,這就開始了“養”,這個過程是無聲無息的過程,可以覺得,睡的不錯,飲食口味不再那麼“重”,心身疲憊感減輕了,心情也不在煩躁了,看着不順心的事,不會動怒了,等等,找回以前那些失去許久的感覺,就是身體在慢慢的恢複了。

平淡的生活加上良好的心情,就是養好身體的一副藥。要知道,生活中的煩惱都是自己尋來的。有求有應的事情,必然帶着因果。平淡如水順自然而行,心靜如淵與世無争之心态,哪來的煩惱可言。

“得自在”什麼才是自在,自己的所在,自我定位,人在大道面前都是平等的。什麼是“得”?找到回到就是得。不要期望别人理解你,安慰你,這些雜念就是自尋煩惱的,因。得到還好,得不到就是自尋煩惱的,果。

人在幼年嬰兒期沒有雜念,也哭也笑也自然,成年後也哭也笑非自然,因為雜念。因為忘記自我,走的太遠了。就像身體還在原地,心早飄到不知那兒去了,心身不合,人要何去何從?

人生百态,紅塵萬千,怎麼能說的盡?在這篇文章中,大家要知道,不是說的人情世故。說的是練氣的前期,大部分人都得注意的事項。

自己的心有時會欺騙自己,身體可不會欺騙自己。把心收回來後,除了應對日常的工作和自己不得閑的事物,稍微有空就讓自己坐下來,怎麼舒服怎麼坐,或者躺下來都行。

讓自己平靜下來,不是看書聽音樂。而是讓自己“發會呆”,“無所事事”“心不在焉”“空白一片”在這些詞語中找找感覺。平時就算再忙也會有一點點時間,坐下來,躺下來,靜下來。哪怕一分鐘都行。這種靜下來可不是在忙碌中,工作中靜下來,那樣是“不務正業”。不能混為一談。

心和身體的要求并不高,有忙有閑就行,總不能身體靜下來,心裡還在盤算着事情。心靜下來,身體還在運動。那樣不是身心合一,工作時專注點,休息時放松點,就是這麼簡單。

身心不協調,自己感覺不出來,久之成為習慣後,情況不容樂觀。道家有雲,“道不可離身”。說的就是時刻不能忘,随時随地記住修行的含義是什麼,不能間斷而要一貫而終。

身心如一,這也是一種境界。不僅可以讓人身體健康,也會增加自身氣場。氣場強大後,好運少不了。

調和身心後,氣機逐漸充盈,到時修行才能事半功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