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混凝土整體性檢測用什麼方法

混凝土整體性檢測用什麼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7:48:17

由于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是一項綜合的技術性能,目前還很難用一種簡單的測定方法和單一指标來全面恒量。根據我國現行标準《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GB/T 50080—2012)中的規定,通常評定測定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方法是測其流動性,以直觀經驗觀察其粘聚性和保水性。在工程上常用坍落度試驗和維勃稠度試驗兩種方法來測定。

混凝土整體性檢測用什麼方法(混凝土和易性檢測要點)1

(一)混凝土試樣的制備

(1)檢測用原材料和檢測室的溫度應保持20℃±5℃,或者與施工現場保持一緻。

(2)再拌和混凝土時,材料用量以質量計。稱量精度應符合下列要求:水、水泥、摻合料、外加劑為±0.5%,骨料為±10%。

(3)從試樣制備完畢到開始進行各項性能檢測不宜超過5min中。

(4)和易性檢測的主要儀器設備;混凝土攪拌機、磅秤、天平、量筒、拌闆、拌鏟、水筒。

(5)混凝土拌和方法。混凝土拌和可分為人工拌和和機械拌和兩種。

①機械拌和

a.按照規定的配合比稱取各材料用量,以幹燥狀态為準,其稱量精度應符合要求。

b.用配合比稱量的水泥、砂、水及少量石子預拌一次,使水泥砂漿先黏附滿攪拌機的壁筒,到處多餘的砂漿,以避免影響正式攪拌時的混凝土配合比、

c.依次将稱量好的石子、砂和水泥倒入攪拌機内,幹拌均勻。再将水徐徐加入,全部加料試件不得超過2min,将水加完後,繼續攪拌2min。

d.卸出混凝土拌合物。将其倒入拌闆上,再經人工拌和2~3次。

e.拌和好後,應立即進行和易性檢測或試件成型,從開始加入水時算起,全部操作必須在30min内完成。

(二)坍落度檢測方法

(1)檢測目的。評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以便對不合格的混凝土和易性進行調整。

(2)儀器設備

坍落度筒。搗棒、小鏟、漏鬥等。

(3)檢測步驟

①每次進行檢測前,用濕布潤濕坍落度筒,拌合鋼闆及其他用具,并把筒放在不吸水的剛性水平底闆上,然後用腳踩住2個腳踏闆,時坍落度筒在裝料時保持位置固定。

②取拌好的混凝土拌合物15L,用小鏟份3層均勻地裝入筒内,時搗實後每層高度為筒高的1/3左右。每層用搗棒沿螺旋方向在截面上由外向中心均勻插搗25次。插搗筒邊混凝土時,搗棒可以稍微傾斜。插搗底層時,搗棒應貫穿整個深度,插搗第二層時,搗棒應插透本層至下一層的表面。澆灌頂層時,混凝土應灌到高出筒口。插搗過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應随時加料。頂層插搗完畢後,刮去多餘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③清除筒邊底闆上的混凝土後,垂直平穩地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筒的提離過程應在5~10s内完成。從開始裝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個過程應不間斷進行,并在150s内完成。

(4)檢測結果确定與處理

①提起坍落度筒後,立即量測筒高與坍落度後混凝土試體最高點之間的高度差,即為該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

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大于220mm時,用鋼尺測量混凝土擴展後最終的最大直徑和最小直徑,在兩直徑之差小于50mm的條件下,其算術平均值為坍落度的擴展度值;否則,此次試驗無效。如果發現粗骨料在中央集堆或邊緣有水泥漿析出,則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抗離析性不好,應予以記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坍落度擴展度以mm為單位,結果精确至1mm。

②坍落度筒提離後如混凝土拌合物發生崩坍或一邊有剪切破壞現象,應重新取樣在檢測。如第二次試驗仍出現上述現象,則表示該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不好,應予以記錄備查。

③觀察談落後的混凝土試體的黏聚性和保水性。用搗棒在坍落的拌合物椎體側面輕輕擊打,如果椎體逐漸下沉,表示拌合物的黏聚性良好,如果椎體突然倒塌或部分崩裂,表示拌合物的黏聚性不良。若有較多的稀漿從椎體底部析出,椎體部分的拌合物也因失漿而骨料外露,表示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不好,如無這種現象,則表明拌合物的保水性良好

④和易性的調整

a.當坍落度低于設計要求時,可在保持水灰比不變的前提下,适當增加水泥漿量。

b.當坍落度高于設計要求時,可在保持砂率不變的前提下,适當增加骨料的用量。

c.當出現含砂量不足,混凝土黏聚性和保水性不良時,可适當增加砂率;反之适當減小砂率。

混凝土拌合物根據其坍落度大小,根據現行《混凝土質量控制标準》(GB/T 50164—2011)中的規定,可将混凝土拌合物分為5級,坍落度10~40mm,為S1級;坍落度50~90mm,為S2級;坍落度100~150mm,為S3級;坍落度160~210mm,為S4級;坍落度大于或等于220mm,為S5級。坍落度試驗隻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徑不大于40mm、坍落度值不少于10mm的塑性或流動性混凝土拌合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