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下面第一條線叫做“第一線”,往上數第二條線叫“第二線”,再往上數是“第三線”、“第四線”,最上面一條線是“第五線”。
由于音符非常多,所以“線”與線之間的縫隙也絕對不能浪費的,也就是“線”與“線”之間的地方叫做“間”。這些間也是自下往上數的。同“線”一樣。最下面的一間叫做“第一間”。往上數是第二間、第三間、第四間。下面請看譜例:
每一條線和每一個間都代表着一個音的高度。 然而這五條“線”和四個“間”還不夠表達我們的情感心聲,如果還有更高的音或者更低的音出現怎麼辦呢?于是就産生了更多的“線”和“間”。
這些臨時多出來的“線”和“間”叫做“上加線”和“下加線”。上面多出來的線叫做“上加線”,上面多出來的“間”叫做“上加間”。下面多出來的“線”和“間”叫做“下加線”和“下加間”。這些“線”和“間”向上下兩邊呈放射形。“上加線”和“上加間”是自下而上,往上數的,分别叫做“上加一間”、“上加一線”、“上加二間”、“上加二線”、“上加三間”、“上加三線”……以此類推。
在五條線下面加出的線是從上面向下數的(與上加線相反)。分别稱作“下加第一間”、“下加第一線”、“下加第二間”、“下加第二線”……也是以此類推。(如下圖)
譜号 在五線譜上确定音高的位置---也就是音名位置的符号叫做譜号。
譜号就象男女有别一樣,在五線譜上看上去是相同的音,由于譜号的不同而代表着不同的音高,這些譜号分别有高音譜号,低音譜号,C譜号三種。
在五線譜上标有高音譜号的叫高音譜表,标有低音譜号的是低音譜表,同樣,标有C譜号的就是C譜表,亦叫中音譜表,或叫次中音譜表(後面要詳談)。一般用高音譜表的樂器大部分是屬于高音樂器,象小提琴、二胡、高胡、長笛、小号、雙簧管、笛子等等,還有包括人聲的男女高音聲部,通常高音譜表用得較為普遍,除了特殊樂器聲部以外,大部分用高音譜表來标寫。使用低音譜表的一般是一些低音樂器和人聲的低音聲部,比如象大提琴,大管、大号、低音黑管等等。而C譜表則多用于中音提琴等等……
譜例1: 高音譜号(G譜号)
譜例2: 低音譜号(F譜号)
譜例3: C譜号
C譜号 C譜号基本上是由上下兩個英文字母“C”反過來,再加上兩個豎線,(一根粗、一根細)組成。
這個譜号的特點是:兩個反過來的字母“C”最中間對準哪條線,哪條線就是“C”音(DO)。也叫做那條線的譜号,比如對四線,就叫“第四線C譜号”(也有人叫它次中音譜号),對準第三線就叫“第三線C譜号”(也有人叫它“中音譜号”)。
如圖:
由于“C譜号比較靈活,看起來好象複雜一點,那麼讓我用一句最簡單的話告訴您:這個譜号上下均等,最中間的部分對準哪一條線,在這條線上标出的音就唱(DO)。以此上下類推。(DO)我們會在音名一節中講到。
第一節 音名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名字便于稱呼。在樂音這個大家庭裡,每一個音(也是音級),也都有它獨立的名子。也就是“音名”。在認識音符之前我們要先知道它們的名字---音名(唱名)。
其中最主要的有7個基本音,分别由七個英文字母來表示,稱為:
C D E F G A B
sei di yi aifu ji ei bi
它們分别還有小名(唱名---視譜時所唱出的名叫“唱名”)
C D E F G A B
(漢語譯音)多 瑞 咪 發 索 拉 希
(漢語拼音)Do Ruai Mi Fa Sol La Xi
( 簡譜 ) 1 2 3 4 5 6 7
在樂音的“家族”中有幾十個高低不同的音,但是最基本隻有這七個音,其它高、低音的音名都是在這個基礎上變化出來的。
第二節 音名的分組 樂音的大家族裡有幾十個高低不同的音,但是它們并不混亂,而是井然有序的,人們都分别給他們排了隊、分了組。這樣我們就不難辨認他們了。它們分組的原則是以實際音高來區分的。
1、“中央C”是主角,為什麼叫它中央C呢?因為它是鋼琴上距離鑰匙孔最近的一個音。中央C的唱名也叫(DO)。
從這個音一直到往右彈到B(Xi),這是一組。這一組叫做“小字一組”。再往右,也是從C(DO)開始再到B(Xi)這又是一組。這一組叫“小字二組”。總之是七個音一組,依次往右排,分别叫“小字三組”、“小字四組”、“小字五組”等。
從中央C(DO)左邊的一組音(也是7個音)叫做“小字組”,然後,再往左,同樣是7個音一組,依次叫做“大字組”、“大字一組”……。
第三節 認識音符 我們各自都長得不一樣, 音符們也各有不同。但是它們大部分基本上都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 。即“符頭”、 “符幹”、 “符尾”。譜例1:
前面我們已經知道這些音符的名字了,現在讓我們看一看在五線譜中,這些音符各自的位置在哪裡。譜例2:
不同的音符代表不同的長度。音符有以下幾種: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六十四分音符。譜例3:
注釋:以下所講的“時值”就是“音長”。
(一) 全音符 《
》 這個空心的白色音符叫“全音符”。它是音符家族的老大哥,其他音符的時值都比它短,而且要以它為準。依次分為兩半。
(二) 二分音符 《
》 這個長着身子(學名叫符幹)的白色音符叫“二分音符”。它隻有全音符的一半長,(它等于全音符1/2的時值)譜例4:
(三) 四分音符 《
》 這個黑臉的音符叫“四分音符”。它比二分音符又小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4的時值)譜例5:
(四)八分音符 《
》 這個黑臉的音符長出了尾巴,它叫“八分音符”它比四分音符還小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8的時值)譜例6:
(五)十六分音符 《
》這個黑臉的音符長着兩條尾巴,它叫“十六分音符”。它比八分音符還要小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16的時值)譜例7:
(六)三十二分音符 《
》 這個有着三個尾巴的音符叫“三十二分音符”。它比十六分音符又少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32的時值) 譜例8:
(七)六十四分音符 《
》 長着四個尾巴的黑色音符名叫“六十四分音符”。它是“三十二分音符”的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64的時值)譜例9:
☆ 現在總的列出一張表,看一看音符這個大家庭直系的關系。
名 稱
音 符
時 值
簡 譜 計 法
全 音 符
二 分 音 符
1/2
四 分 音 符
1/4
八 分 音 符
1/8
十 六 分 音 符
1/16
三 十 二 分 音 符
1/32
六 十 四 分 音 符
1/64
第四節 符點音符 在音符這個大家族裡,還有一些旁系親屬。例如符點音符。它隻是一個圓圓的小點點,附屬在音符後面的,所以叫“符點”。而帶附點的音符呢,就叫“符點音符”。 譜例1:
符點的主要作用是讓樂譜更為簡化,讓大家讀譜時更加方便。
請不要小看這個小小的圓點,它的音值有它前面那個一本正經的音符一半的長短。不管它前面的那個音符有多大,這個小小的符點都具有同樣的作用,它很曆害的。
比如:前面的是個四分音符。當這個四分音符唱一拍時,那麼這個帶了符點的四分符點音符就要唱一拍半。如果前面是個全音符。當這個全音符唱四拍的時候,這個全符點音符就要唱六拍,以此類推。 譜例2:
第五節 複符點音符 複符點音符一般來說用的不是很多。 如果由于樂曲的需要,所唱音的音值比符點音符還要長怎麼辦呢?這時候複符點就派上用場了。那麼怎麼表示呢?很簡單,就是在符點的後面再帶上一個小兵,也就是在符點後面再加上一個符點,這種記法稱為複符點。标有複符點的這個音符也就叫複符點音符。這種複符點的算法是這樣的:前面一個圓點是表示增加了音符一半的時值,而第二個符點(也就是後面一個圓點)則表示它要增加前一個符點一半的時值。這樣兩個圓點加起來的總時值,是音符原有時值的四分之三。 譜例1:
第六節 共用符尾 在抄寫音符時經常會有一組一組的音形出現,這裡面會有各種組合,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可以共用一個符尾,這樣便于視譜,另外也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譜例1:
譜面上這種畫法的共同的符尾,也叫做“符杠”,一般這種畫法的符杠,他們的符幹的方向通常是以距離第三線最遠的那個音符為标準,并且要畫得比符幹粗一些。
第七節 多聲部的記譜方法 多聲部的記譜方法主要是要看他們的節奏型。在節奏性相同的時候,可以用一個符幹來共同表示。 譜例1:
如果不同的高、低聲部要同時标寫在一行譜上而節奏不相同時就不能用共用“符幹”來表示。應該各自使用自己的符幹,隻是上聲部的符幹要朝上,而下聲部的符幹要朝下,(這時就不以第三線為界線了)。 譜例2:
第八節 休止符 在樂譜上表示樂音休止的符号叫做“休止符”。
休止符是音符的克星,隻要看到休止符的所到之處,音符都要不同程度的消失,樂音保持靜默的狀态,這就是休止符的作用。
但是有一點一定要說明:在音樂進行當中的休止符通常是有着特殊意境的,音樂并沒有中斷。可謂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切切不可把标有休止符的地方當作完事大吉,休止符也是音樂的一部分,隻不過是用休止符來表示一種情緒而已。各種音符都有相應的休止符号,它們與相對應的音符的音值是一樣長短的。 譜例1:
還有一種休止符是表示整小節的休止。(完全小節休止)它們适用于各種拍子。 譜例2:
注:完全小節譜号後标的是幾拍,在小節内就存在幾拍(包括休止符在内)這叫完全小節。 不完全小節在譜号後标拍子,而小節内不夠那麼多拍,這種小節叫不完全小節,而不完全小節一般是用做起拍。 譜例3:
兩個以上的全小節休止符是這樣記的: 譜例4:
請看10小節以上休止的标記 譜例5:
為了更好識别,我們對照簡譜看看五線譜的休止符: 譜例6:
五線譜記譜
簡譜記法
休止符名稱
全休止符
二分休止符
四分休止符
八分休止符
十六分休止符
三十二分休止符
六十四分休止符
帶符點的休止符 帶符點的休止符并不常用,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它。 譜例7: 注釋:休止符的符點,隻有三十二分休止符和六十四休止符的符點要畫在第四間裡,其他休止符的符點要記在第三間裡。
變化音記号 把固定的音升高或者降低叫“變化音”用來表示這種變化的符号叫“變音符号”。
(一)變音符号共有五種:
1、“#”升号
2、“b”降号 這兩種符号都表明符号後面緊跟着的音要升高半個音,或者降低半個音。
3、“×”重升号
4、“bb”重降号
3、4兩種符号表明緊跟在後面的那個音要升高全音或降低全音。
注釋1:全音是大二度, 半音是小二度。
關于全音和半音的問題我們在以後的課時裡會給大家介紹
5、“
”還原号
用來表示在它後面的那個音不管前面是升高還是降低都要恢複原來的音高。
(二)變化音的位置:變音符号必須對準所要升高或者降低的音。(升号和還原号的斜方孔,降号和重降号的孔,重升号的交叉點。)
(三)變化音的用途有兩種:調号 一種是寫在譜号後面的,這種變音記号也叫“調号”。 譜例1:
這表明在這個調(調性以後會講到)裡面标到的音,不管音的高或低,都要固定的升高或者降低。
比如: 是#F #G #C,那麼在這個曲調裡所有的F、G、C都要升高半個音。(如果遇到臨時變音記号以臨時變音記号為準)。
在樂譜中寫在某一個音前面的變音記号叫做“臨時變音記号”也叫臨時升降号。 譜例2:
2、這是表明這個音要臨時改變音高。這種臨時升降号可以管一小節,在一小節之内有同樣音名的音都要服從第一個變化音,也要跟着變化同樣的音高。它的前面在就不需要有再畫相同的符号。但是這種臨時升降号隻有在同一小節之内有效,這一小節之後就不再起作用了,可以說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
3、在寫變音記号時的注意事項:
a)變音記号可以記在五線譜的“線”上和“間”内。但必須對準後面所要表達的音,才能使後面的音有準确的音高。
b)升号和還原号都有兩條橫線,這兩條橫線要從左下方向右上方傾斜,并且要比兩條豎線畫得粗一些。 譜例3:
拍子 在節拍中,衆多的音符都是以一拍為單位的,(這也叫做“單位拍”),這一個重要的時間段 — 一拍,就是音樂的基礎,它是用指定的音符來代表的。也就是用各種不同的音符,比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等,做為基礎的一拍,然後有強有弱的循序漸進。下面我用最最通俗的來講,什麼是拍子。
“拍子”用簡單的話來說你用一個手掌來拍。手掌一下、一上,這就叫做一拍,(如果用兩隻手對拍的話,那麼一張一合,就叫一拍)單單拍下去,叫做半拍,再擡起來,也是半拍,這樣算起來一上、一下加起來就是一拍。(等于半拍加半拍) 圖示:
在我國的戲曲裡,通常把拍子叫做“闆、眼”,“闆”就是重拍,“眼”就是弱拍。打起拍子來是這樣的:用手掌拍擊一下,這樣稱為“闆”,再用食指點一下,這樣稱作“眼”。象京劇裡常說“慢三眼”這是什麼意思呢?這“三眼”表示有三個弱拍,加上一個強拍,實際就是指4/4拍。如果平時說一個人唱歌“沒闆沒眼”的,也就是說明這個人的節奏不好,拍子不準确。
音樂的拍子,是根據樂曲的要求而定的,比如當樂曲尋求規定的速度是每分鐘60拍,那麼每拍占的時間是每分鐘的60分之一,也就是一秒,(半拍為二分之一秒),如果規定的速度為每分鐘120拍的時候,那麼每一拍占的時間是半秒鐘(半拍是1/4秒),現在是半秒鐘打一拍,前面是一秒鐘打一拍,顯然後者要比前者快,(後面講速度一節中我們還會講到),以此類推。這也就是拍子的時值,當拍子的時值定下來之後,比如四分音符為一拍時,八分音符就相當于半拍,全音符相當于4拍,二分音符相當于二拍。而十六分音符則是1/4拍,換句話說,也就是一拍裡有一個四分音符,有兩個八分音符,有4個16分音符。再比如以八分音符為一拍,四分音符就是兩拍,二分音符是四拍,全音符是八拍,而十六分音符即半拍,這樣,當拍子的時值确定後,各種時值的音符就與拍子連在一起。
如2/4拍。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2拍。叫做2/4拍,一小節裡有兩拍,第一拍是強拍,第二拍是弱拍。在一個小節裡,隻有一個強拍,一個弱拍出現,然後每小節不斷重複出現。這種2/4的節奏很适合隊列行進的時候使用,所以大部分進行曲都采用這種2/4拍的形式。 譜例1:
3/4拍,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一小節有3拍,叫做3/4拍。也就是一小節有一個強拍和兩個弱拍出現,每小節重複出現,第一拍是強拍,第二三拍是弱拍,這就是3/4拍。這種節奏很适合旋轉,因此常常用在圓舞曲裡(華爾茲)。譜例2:
下面介紹4/4拍,4/4拍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一小節有4拍,叫作4/4拍,在4/4拍裡,第一拍是強拍,第二拍是弱拍,第三拍為次強拍,第四拍又是弱拍。 譜例3:
6/8拍與 2/4 3/4拍不同的是:它是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6拍,這樣在每小節裡:第一拍是強拍,第二、第三拍是弱拍,第四拍是次強拍,第五拍和第六拍又是兩個弱拍,這樣每小節6拍,反複出現。 譜例4:
在音樂作品中,單位拍并不是固定在一種音符上。它可以使用各種音符作為單位拍。比較常用來作單位拍的有四分音符(以四分音符為一拍),八分音符(以八分音符為一拍),二分音符(以二分音符為一拍),長短音符交替進行。
拍号和拍号的畫法 拍号是用分數的形式來标畫的,分母表示拍子的時值也就是說用幾分音符來當一拍,分子表示每一小節裡有幾拍,前面說過了2/4拍就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一小節有2拍,3/4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三拍……讀法是先讀分母,再讀分子,比如2/4叫四二拍,3/4叫四三拍,6/8叫八六拍。
拍号要寫成分數的形式,是因為在五線譜中把全音符作為整數1看待。全音符是1,二分音符是全音符的一半,自然是1/2,四分音符的時值就是1/4,以四分音符為例,每小節有2拍,(兩個四分音符)時,拍号就要寫為2/4,如果每小節有三拍(三個四分音符)就标畫成3/4,這樣以此類推。
下面舉例看看拍号與音符時值的關系: 譜例1:
拍号要标畫在樂曲開始的地方,畫在樂曲第一行譜表的後面,(但如果有調号,要先畫調号再畫拍号)順序是這樣的:譜号-->調号-->拍号。
在譜表上标畫拍号時要以三線(五線譜中間的那條線)當作分數的橫線,不必另外再畫橫線。如果樂曲在中途不改變拍子的話,隻在開始的地方寫一次就可以了,如果中途變化拍子,還需要标畫新的拍号。
一、小節 音樂總是跌宕起伏,強弱交替出現,這種交替出現不能是雜亂無章的、随意的,必須按着旋律的結構,組織成最小的、有規律的組織,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才可以。這個最基本的基礎,就是小節。規律是這樣的,強拍和弱拍交替進行,每當一個強拍出來,不管後面跟不跟弱拍(1/4的就沒有弱拍跟在後面)或是有幾個弱拍,在第二個強拍出現之前這即構成了一個小節,當第二個強拍出現之後,又形成第二個小節,這樣循環往複。比如,一個強拍後面跟着一個弱拍,這就是“二拍子”,一個強拍後面跟着兩個弱拍,那麼這就是“三拍子”,強拍後面出現三個弱拍子,那就是“四拍子”,以此類推,總之,在一小節裡是不能出現兩個強拍的。除非在弱拍上,特别标上了強音記号。
二、小節線 每一個小節之間是由小節線來劃分的,小節線是一條條與譜表相垂直的堅線,上面頂到第五線,下面畫到第一線,(上下兩邊切記不可出線,以免與音符混洧。)這樣一條條的縱線就叫“小節線”,小節線把譜表分成一節一節的,從而形成了小節。
三、終止線 終止線是在樂曲最後,将要結束的地方,這裡就不能單純的畫小節線,而是要區别一般的小節線來表示,這種表示的方法是用兩條豎線,其中一條細線,一條粗線并行,細的一條在前,粗的一條在後,這叫“終止線”,表明樂曲終了。(終止線的上下兩端也是不可以出線的,要與第一線和第五線對齊)。 譜例1:
有時,一個段落結束,或者在一個段落内,但需要轉調的時候,也畫兩條小節線(但是兩條細線,以區别終止線)。 譜例2:
四、弱起小節 一般情況下,樂曲開頭部分都是從第一小節,第一拍的正拍開始的,這種叫“強拍起小節”,也就是從第一小節的強拍開始。但是還有一種起拍不是由第一小節第一拍的正拍開始而是由第一小節第一拍的後半拍或者是第一小節的末一拍開始,或别的拍開始,總之不是第一小節的正拍開始,都叫“弱起小節”,比如我們大家熟悉的《國際歌》,就是從弱起小節。 譜例1:
這種弱起小節的結尾有兩種:一種是完整的小節結束(完全小節),還有一種是不完整的小節(也叫不完全小節)結束,不完全小節就是最後一小節的拍子與第一小節的拍子結合起來才是完整的小節。 譜例3:
注釋: 在計算小節數時,應該以完整小節開始計算。
五、單拍子和複拍子 單拍子:是指在一小節之内隻有一個強拍,而後面有固定的一個弱拍、兩個弱拍或者幾個弱拍,但從頭到尾都是很規律的,每小節反複重複,這種拍子叫“單拍子”。單拍子的特點是隻有強拍和弱拍,例如每小節有兩拍,或者有三拍的這種拍子,都叫單拍子。
單拍子 比如2/4,這個符号叫做四分之二拍。表示四分音符為一拍,一小節有兩拍,也即把四分音符看成是一拍,(如果打拍子就是一上、一下)每一小節打兩下,第一下是重拍(也就是闆)第二下是弱拍(也就是眼)。 譜例1:
有幾個問題要注意: 1、如果在一小節内,隻有強拍,而沒有弱拍的話,這種不叫單拍子,而叫“一拍子”(以後會講到)。 2、在一小節之内隻有一個音的時候,唱出來也是應該從強到弱,雖然隻有一個音符,但在音樂表現中要體現這種感覺,把強弱變化唱出來。
複拍子 複拍子的概念就是在一小節之内,包括着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強拍子,(也就是由兩個或者兩個完全相同的單拍子,結合在一起的拍子,)叫做複拍子。但是這種強拍在力度上是有區别的,在這中複拍子中一般第二個出現的強拍叫做次強拍。因為是次強拍,因此在力度上要區别于第一拍,要比第一個強拍弱一些。下面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1、比如4/4拍,就是複拍子。 它是由兩個2/4拍組成的。 譜例1
2、6/8拍,也是複拍子。 它是由兩個3/8拍組成的。 譜例2
單拍子和複拍子在記譜的時候,必須要按着拍子号,把散音符有機的、按着拍子連起來記,形成一個音組,這種有規則的記譜法也叫音符組合法,怎麼來形成有規律的音組呢?首先我們把複拍子拆成單拍子以單拍子為單位來進行音符組合。比如,4/4拍,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一小節有四拍,它也是由兩個2/4拍組成的,而2/4拍也是四分音符為一拍,這樣在寫譜子的時候,應該以四分音符為單位,這樣既有規律,而且在視譜時也比較清楚、簡單易讀。 譜例3:
再比如6/8拍也是複拍子,它是以八分音符為一拍,一小節有6拍,也可以拆成兩個3/8拍。也是以八分音符為一拍,仍然是以八分音符為一單位形成兩組。 譜例4
六、混合拍子 顧名思義,它不是單一的拍子,而是有不同類的拍子組合起來的拍子。所謂不同類是指分母相同而分子不同的拍子出現在同一小節内。叫做混合拍子。這種拍子是每小節由強弱等數交替和強弱不等數交替出現,也就是相同單位拍,兩拍和三拍的單拍子加在一起形成的拍子,比如2/4 3/4=5/4拍,那麼這個5/4拍就是混合拍子。 譜例1:
還有一種組合方法是反過來,3/4 2/4=5/4拍。
注:混合拍子中在每小節裡隻可以有一個強音,因此第二組或第三組的強音都隻能屈居次強音,不能稱強音。
一拍子 一拍子看名稱就知道,每小節隻有一拍,也就是說在一拍子的節奏裡,每小節隻有強拍,是有闆無眼的拍子,比如京戲裡的垛闆,河北梆子裡的快闆、流水闆,大都采用這種節奏,為的是突出音樂語言的力度,并有一種緊迫感。(比如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扮土匪上山搗座山雕匪巢中一段唱腔“穿林海”就用了大段的1/4拍子,來表現楊子英剿匪的急切心情)。 譜例:
散拍子 散拍子一般也是用于民間戲曲,樂曲裡運用的通常叫做"散闆",這種拍子無闆又無眼,而是由演員來确定,演員根據音樂的内容的和情緒的需要自由的掌握速度的快慢和聲值的長短。可以起到抒情的作用。散拍子往往用虛線來代替小節線,這樣表示可以靈活、自由一些,另外還常用到一個符号“ 艹”,這也是散闆的标号,有了這個符号就不用分小節,隻把音符、表情、記号标出就可以,由演員或者演奏員自由的掌握。 譜例:
變拍子 由于作品的需要,有時固定的拍子不能從頭到尾都是一種節奏,一種速度,這時候需要變換拍子(往往是因為情緒或是歌詞的需要),這種變換我們稱其為“變拍子”。在變換拍子的時候,一定要标清拍子号,否則,後面的拍子與前面标的拍子号不一緻就不對了。 譜例1
打拍子 打各種拍子,在音樂的演唱和演奏當中,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幫助你識譜,提高你的識譜能力,并且能幫助你培養好的音樂感。現在我把一些常用的拍子的圖示畫出來,請你認真的練習。
連音符 連音符是常見的,尤其是在樂曲之間的經過音,經常出現連音符。什麼叫連音符呢,就是在符尾的上面或者符尾的下面,分别标有數字的一組音符,叫“連音符”。連音符的種類很多,依照數字分别叫幾連音,比如符尾的上方标着5,就是“5連音”,标着6,就是“6連音”,标着3就是“3連音”以此類推。
這種連音是在有一定音值音符的位置,出現比規定的音符多,但時值沒改變,而且這種增長不是成倍的增加,這就産生了連音符,比如一個四分音符,應該有兩個八分音符,如果用5個十六分音符都擠在這一個四分音符的空間,這就出現了5連音,如果有三個八分音符占了一個四分音符的空間,就形成了“三連間”,而有七個十六分音符占了一個四分音符的空間就形成了“七連音”。 譜例1:
一般連音符的數字的标寫方法隻在符尾處寫上數字就可以了,是幾連音就寫幾,如果出現休止符就要在數字的兩邊畫上連線,以示這休止符和音符之間的關系,但是要跨在一起。(見前圖 — 最後一小節)
切分音 切分音是旋律在進行當中,由于音樂的需要,音符的強拍和弱拍發生了變化,而出現的節奏變化。比如:一個音在弱拍時開始,而且延續到後面的強音的地方,打破了正常的強弱規律,使原來的強弱關系颠倒了,這種音形叫“切分音”、“切分音”在一小節之内,可以用一個音符來标寫,而如果跨了小節的“切分音”就必須寫成兩個音符,并且要加延音線。(延音線是一個弧線)。 譜例1
一、基本速度 音樂作品都有自己的個性,這是作曲家根據音樂的性質而定的,有的作品抒情些,有的作品是歌唱性的,還有緊張的、行進的、活潑的、跳躍的等等,達到這個目的,作曲家都要在每一部作品上首先規定一個快慢的“時間表”,這就是“速度”。準确的速度才能有準确表達的基礎,這種在音樂作品中規定的快與慢,就叫“速度”。
“速度”是由音樂作品中作為單位拍的音符時值有着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講,音符時值長,拍子就慢一些,音符時值短,拍子就快些。每一個音樂作品都不一樣,而拍子也是千變萬化的,為了準确的表達作曲家對音樂作品的要求,因此在每一部作品的開頭都會用标明情緒,标明速度(一般是用音樂術語标明的)另外還要标明每分鐘有多少拍,這樣就明确的表示了作曲家對作品的要求,隻要完全按着這些要求去作,至少在速度上,在情緒上是正确無誤的。
音樂速度的表示有兩種,一種是用文字來表示的,比如“快速”、“中速”、“慢速”、“稍快”等等,還有一種是用音樂術語來表示的,這些音樂術語都是意大利語,目前國際上多采用這種标記,比如:Andante(慢闆)、Allegro(快闆)、Presto(急闆)、Pill mosso(稍快)等等。
再準确的标志就是前面所說的,标明一分鐘裡唱多少個幾分音符,比如:
=56,這個記号告訴你,每一分鐘唱56個4分音符,就是說明,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分鐘唱56拍,再比如:
=72這是說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分鐘要唱72拍。這就很具體的表明了作曲家對作品在速度上的要求。
為了有準确的速度,人們發明了“節拍機”,在節拍機上,标有各種速度。并有隻指針象鐘表一樣發出滴達聲來提示你速度的快與慢。這是很科學的,目前國際上廣泛的使用這種機器,從兒童學琴,音樂家練琴到大樂隊排練。都離不開“節拍機”。
二、臨時變化速度 音樂進行的速度分為兩種,一種是基本速度,還有一種是臨時變化速度,基本速度就是前面講的,樂曲固定要求的速度,或者是比較大段使用的速度。還有那種臨時變化速度,是根據樂曲需要臨時标記的,比如:漸快、突慢、還原等等。
音樂的速度很重要,因為同一首曲子處理的速度不同,曲子的性質會是完全兩樣的,收到的藝術效果完全不同。 譜例:
快步進行速度、輕松愉快
慢闆、抒情的
你可以按着譜例上标的速度,打着拍子來唱這兩段相同的音樂,你會發現兩種奇妙的、不同的音樂。
還有一種要說明的是換拍子時,單位拍的時值不同,但作曲家有固定的速度關系,這種情況下,往往把兩邊的不同的音符用等号來等同起來。比如譜子上經常出現這種符号
=
、
=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的。
音程 1、音程、曲調音程、和聲音程 在音樂體系衆多的音。音與音之間的關系叫音程。(實際上就是兩個音之間的“距離”)。
音程中的兩個音,各自都有自己的名稱,低音叫做“根音”(也叫下方音)、高音叫做“冠音”(也叫做上方音)。
一 曲調音程 “根音”與“冠音”先後發出的關系,叫做“曲調音程”(也叫旋律音程)。 譜例1:
曲調音程分别有“上行”、“下行”、和“平行”。在譜面上書寫要根據發音的先後次序來書寫。 譜例2:
二 和聲音程 “根音”和“冠音”同時發出聲音叫做“和聲音程”。 譜例3:
和聲音程在譜面上标畫的時候上下兩個音一定要對齊。(注:二度音是不能對齊的,也對不齊,隻能錯開寫,但是應該低音在左邊,高音在右邊。)
三 音程的讀法 上行的曲調音程與和聲音程都要從低讀到高(也就是從根音讀到冠音)。而下行的曲調音程和平行的的曲調音程一定要讀出走向。比如說:從G到下面的B,或者是從E平行到E,等等 。
1 度數 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計量單位。比如說量長度的有公裡、米、厘米、尺、寸,重量單位有斤、兩等等。
音程同樣也有一個度量單位,這就是“度”,也叫做“度數”。
其中還包含着“音”也叫做“音數”。音程的大小名稱都是由“度數”和“音數”決定的。
五線譜上的每一條線和每一個間都是一度。兩個音同在一條線上,或者同在一個間裡的時候,這兩個音的音程關系叫做“一度”,或者叫做:“同度”。
如果兩個音,一個在線上,另一個音在緊挨這個音的間裡,那末這兩個音之間的音程關系叫做:“二度”。
如果兩個音都在線上,而且是最近的兩條線上,或者是兩個音同樣在兩條最近的間裡,這兩個音之間的音程關系就叫做:“三度”。就是音程的度數。也就是兩個音中間相距有多少個音級。 譜例1:
2 音數 音程的構成,除了“度數”還包含有“音數”。音數是指兩個音級之間包含着多少個半音。
音數是由分數來表示的: “1”表示是全音、“1/2”表示是半音、“1.1/2”表示一個全音加上一個半音。
辨别音程的關系,就是要根據兩音之間的“度數”和兩音之間包含的“音數來确定,為了音程的完整性,我們還需要在“度數”和“音數”的前面再加說明性的五個字:大、小、增、減、純,分别用在不同的音程上。 下面舉例說明: 音數是0的“一度”叫做“純一度”它們是同度。比如:C-C D-D E-E F-F G-G A-A B-B 。 譜例2:
下面面緊接着是“小二度”,它的音數是1/2的小二度,而音數為1的二度叫“大二度”。在自然音階裡 E - F 、 B - C 是“小二度”(半音),其它兩音相鄰的音程關系都是“大二度”。 譜例3:
下面總的列表來說明:
自然音程
純音程包括:純一度、純四度、純五度、純八度。
大音程包括:大二度、大三度、大六度、大七度。
小音程包括:小二度、小三度、小六度、小七度。
增四度、減五度 也叫“自然音程”。
變化音程 變化音程是由自然音程變化而來的。
大小音程 是可以互相轉換的。舉一個例子:大六度音程,如果把把冠音降低半個音,或者将根音升高半個音,那末這個音程就從大六度變成了小六度。由此可以看得出,音程的度數是由兩個音之間的距離來決定的,音程的性質(大、小、純、增、減)是由它所含的音數決定的,這就是變化音程。 譜例:
協和音程和不協和音程 音樂在人聽起來由舒服和不舒服的區分。這是由于同時出現的音(也就是和聲音程)有協和與不協和之分。協和的音程人們聽起來就悅耳,而不協和的音程人們聽起來就刺耳、很難聽,有一種壓迫感。聽起來悅耳的音程是協和音程,聽起來是刺耳的、不融和的音程就叫做不協和音程。 下面我們先談談協和音程。
協和音程一共有三種效果:
1 .極完全協和音程:純一度、 純八度。
2. 完全協和音程: 純四度 、 純五度。
3. 不完全協和協和音程:小三度、大三度、小六度、大六度。
以上這三種音程的音響效果各有不同: 極完全協和的音程,聽起來是一個音,或者是幾乎是一個音的效果。(純八度有一點空洞的感覺)。 完全協和音程,聽起來是互相包容的,很舒服的感覺. (不完全協和音程,聽起來有一點跳的感覺,雖然如此卻還可以容忍,所以也算在協和音程之内)。
4. 不協和音程聽起來就十分刺耳了,這種音程包括大二度、小二度、大七度、小七度、以及增減音程。 不協和音程使人的聽覺受到刺激。但是在特定的情緒和條件時經常使用到這種不協和音程的,我們在音樂作品會常常聽到它們。
單音程和複音程 單音程比較簡單些,它是指在一個八度之内的音程,叫做單音程。超過一個八度之外的音程叫複音程。
單音程的稱呼比較容易一些,是幾度就可以直接稱呼。比如大三度、純八度、增二度、小七度等等。
複音程相對來講就比較複雜一些。簡單的辦法可以用“加七”或“減七”的辦法來算。
用“加七”的辦法算是這樣的:把現有的度數加上七度,然後一共是幾度就直接稱呼它的度數。(請看譜例1裡的1、3、5、6)
用“減七”的辦法算是這樣的: 減去八度但是要稱為“隔八度的多少度。下面舉例: 譜例1:
音程的轉位 音程的轉位:就是把音程上下兩個音的位置颠倒過來(根音和冠音互相倒置)上方音成為下方音,下方音成為上方音。這就是音程的換位。
音程轉位可以在一個八度之内,也可以超過一個八度。
音程的轉位可以單獨移動根音和冠音,也可以将根音和冠音同時移位。 譜例1:
音程轉位以後出現的現象:
(一)音程通過轉位以後,除了改變它們之間的度數以外,還改變了它們之間的關系和種類。 1. 首先是大音程經過轉位以後,都變成了小音程,而小音程卻成為了大音程。 2. 增音程和倍增音程經過轉位都變成了減音程和倍減音程。 下面我們看一個圖表:
(二)音程轉位以後改變了度數,計算的方法如下: 原位音程的度數和轉位音程的度數的總和相加起來是九度。要計算轉位音程的度數隻要在九度裡将原位音程的度數減掉,就是轉位音程的度數。
還有一個辦法是反過來。将原位的度數與轉位的度數相加等于九,也是可以的。
(三)依次類推,音程轉位以後不改變它們的性質,也就是說:協和音程經過轉位仍然是協和音程,不協和音程還是不協和音程,不完全協和音程同樣也是依舊。
(四)音程經過轉位以後,單音程變成了複音程,而複音程則變成了單音程。
和弦
三和弦 和弦有很多種,下面我們先講講三和弦。 根據三度音程關系疊置在一起的、三個音同時或先後發出的音,叫做“三和弦”。
在三和弦中,最下面的一個音,我們稱為“根音”。根據與根音的關系,中間的那個音叫“三音”。最上邊的一個音叫“五音”。如果在譜紙上記錄時,根音可以寫做“1”,三音寫做“3”,五音寫做“5”,自下而上的寫。 譜例1:
三和弦一共有4種:第一種是“大三和弦”,第二種是“小三和弦”,第三種是“增三和弦”,第四種是“減三和弦”,下面我們看看這幾種三和弦的構成。
一、 大三和弦 大三和弦的音響效果是非常明朗的,它的構成:從“根音”到“三音”是“大三度”,“三音”到“五音”是“小三度”,從“根音”到“五音”必然是“純五度”,這就是大三和弦的構成。 譜例2:
二、小三和弦 小三和弦的音色比起大三和弦要暗一些,它的“根音”到“三音”是“小三度”,“三音”到“五音”之間是“大三度”,(正好與大三和弦相反)從“根音”到“五音”也同樣是“純五度”,這是小三和弦。 譜例3:
三、增三和弦 增三和弦是從“根音”到“三音”是“大三度”,而從“三音”到“五音”也是“大三度”,這樣形成,就使得“根音”到“五音”成了“增五度”,這種和弦我們稱它為“增三和弦”。 譜例4:
四、減三和弦 減三和弦,從“根音”到“三音”,從“三音”到“五音”全部是“小三度”,這樣“根音”到“五音”是“減五度”,這就是減三和弦。 譜例5:
我們在這一節裡講到的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因為構成它們的音程是協和音程,因此這兩種和弦都屬于協和的和弦,大三和弦聽起來明亮,小三和弦聽起來要柔和一些,都是很好聽的和弦。在音樂作品裡這兩種和弦也是使用最多的常用和弦。
增三和弦和減三和弦,因為本身構成它們的音程都是不協和音程。因此,這兩種和弦就都屬于不協和和弦,聽起來有紮耳朵的感覺,因此在音樂作品當中,如果不是特别需要的話,一般來說這種增減和弦比較少用一些。
七和弦 由四個音按照三度的關系疊置在一起,這樣構成的和弦叫做七和弦。它從"根音"到最高音的音程是七度,因此七和弦的名字,也是由此而得的。
七和弦大體與三和弦差不多,下面也是由"根音"、"三音"、"五音"組成,也是從下往上數,而第四個音,也就是最高的音叫“七音”。七和弦同樣:在記譜用數字來标寫的時候,從下而上,依次是1357。 譜例1:
一、大小七和弦 由"根音"、"三音"、"五音"構成大三和弦,"根音"到"七音"音程關系是小7度的和弦叫“大小七和弦,它的構成是這樣的,自下而上,大三度 小三度 小三度=大小七和弦。 譜例2:
二、小七和弦 由“根音”、“三音”、“五音”構成小三和弦,從“根音”到“七音”是小七度的和弦,是“小七和弦”,也叫“小小七和弦”。
它的結構是:(自下而上)小三度 大三度 小三度=小七和弦。 譜例3:
三、減小七和弦 “根音”、“三音”、“五音”構成了減三和弦,從“根音”到“七音”是小七度,這個和弦叫“減小七和弦”,另外也稱做“半減七和弦。”它的結構自下而上是小三度+小三度+大三度=減小七和弦。 譜例4:
四、減七和弦 “根音”、“三音”、“五音”構成了減三和弦,從根音到七音是減七度的和弦叫“減七和弦”,也叫“減減七和弦”。 它的構成是:小三度 小三度 小三度=減七和弦 譜例5:
由于大7度和小7度都是不協和音程,因此七和弦也是不協和的和弦。 總之:七和弦共有七種,他們的名稱分别由三和弦的性質,加上根音到七度音的音程關系而起的,比如說: 譜例6:
因此起名叫大大七和弦
因此起名叫小小七和弦
因此起名叫大小七和弦
七種七和弦 譜例7:
一、三和弦的轉位。 以根音為最低音的和弦叫原位和弦,如果以三音、五音或者七音為最低音的時候叫做和弦轉位,這種和弦稱做“轉位和弦”。和弦轉位以後根音、三音、五音、七音的名稱不變,仍用阿拉伯數字标記。 譜例1:
三和弦除了根音以外,還有兩個音(三音和五音)因此它可以有兩個轉位,以三音做最低音,叫做“第一轉位”,以五音做最低音,叫做第二轉位。三和弦的第一轉位後有了新的名稱,叫做“六和弦”。這是因為做為最低音的三音此時與根音(最高音)的關系是六度,因此得名“六和弦”,在記譜時仍用阿拉伯數字6做标記。 譜例2:
當三和弦的五音做了最低音的時候,這就是“第二轉位”,三和弦的第二轉位叫做“四六和弦”,這是因為此時處在最低音的五音與根音的關系是四度,而三音與根音的關系是六度,因此得名“四六和弦”。标記時仍用阿拉伯數字,4和6來寫,但是寫的方法是4在下,6在上,是這樣“”。 譜例3:
二、 七和弦的轉位 七和弦的轉位,原理與三和弦是一樣的,隻不過七和弦除了根音以外,還有三個音,因此,七和弦可以有三個轉位。
“第一轉位”,仍是以三音為最低音,根音為最高音,它的第一轉位叫做“五六和弦”。标記起來是這樣的“”。“第二轉位”是以五音為最低音,這個轉位和弦的名字叫做“三四和弦”,标記是這樣的“”。“第三轉位”是以七音為最低音,這個轉位的名字叫做“二和弦”标記是這樣的“2”。
别外對七和弦與三和弦以示區别,那麼原位的七和弦用阿拉伯數字“7”來标記。 譜例4:
調及調的關系
1、什麼是調 簡單的說,“調”就是音高的位置,也就是音的高度,确切一點說就是“主音”的音高位置。
我們在聽音樂會的時候,經常會聽降e小調奏鳴曲,D大調鋼琴協奏曲,這個“降e小調”和“D大調”就是說,這個作品是以降e或者D做為主音的,也可以這樣寫。1=be 1=D
在任何一個作品裡,每一個音都可以成為主音。總的來說,調一共有12個,調名一共有17個,(這是由于有等音的關系,比如就音高來說,(#5=ba #c=bd)。這些調名有:C調、升C調(bd調)、D調、升D調(be調)、E調、F調,#F調(bG調)、G調、#G調(bA調)、A調、#A調(bB調)、B調。
另外“調”也包括了調式和調性,比如說,一首樂曲演奏到一段會出現“轉調”的情況,這裡面就可能出現二種情況,一種情況有可能是改變了調式,另一種可能是改變了音高。
注:另外我們經常會看到在民間樂曲裡的曲名會出現“調”。比如“紫竹調”、“長調”、“小調”、“花燈調”、“爬山調”等等。這種名字隻是指曲調的意思,并不代表調性。還有歌劇中也會出現一些“詠歎調”、“宣叙調”。這大部分是指的作品的體裁或者是風格。以上這兩種情況出現的“調”,與我們講的調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2、調的形成 首先我們先講講C調。 譜例1:
這是七個最基本的音,沒有任何的變化。(就是沒有任何升降音),由這七個基本音構成的調就是C調,也是基礎調,其它的調都是在這個基礎上演變而成的。
在音階裡每一個音都有一個名稱叫“音級”,一般的是用羅馬數字來代表各個音級,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這裡面,Ⅰ級音是主音,在各個調的音階中,其它音都要随着主音來進行變化。在一個調式裡音級之間的音程關系是固定不變的。(而變化隻能由音來升高或降低。) 譜例2:
這C調是自然音階,是由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組成的(注:V 大二度 、∩小二度)。
do到Ruai是大二度,Ruai到mi是大二度,mi到Fa就是小二度,Fa到Sol又是大二度,So到La是大二度,La到Si也是大二度。Si到Do又是小二度,這就是C調自然音階的音程關系。Do是C調的主音。 如果我們現在要用Ruai做主音,怎麼辦呢,音程關系是不可以改變的,隻能把音移位,升高或者是降低。 譜例3: D調
原來的三級音E到四級音F是小二度,但是這裡必須是大二度,怎麼辦呢,把四級音F,升高半個音就可以了,#F到G剛好是小二度。同樣6級音到七級音也成了小二度。同樣的把第七級音也程式高一個半音成大二度,就正好。 譜例4:
因此D調裡存在着兩個升号,所以D調的調号就出現了兩個升号#F、#C,這就是為什麼D調必須有兩個升号的原因。 再舉一個例子,F調 Fa做主音。 譜例5:
Fa到so是大二度,So到La是大二度,而La到Si還是大二度,但三級音到四級音應該是小二度,怎麼辦呢,同樣的把Si降下半個音,就成為小二度,而降Si到Do正好是大二度,符合要求,其它音不動,因此這裡面就有了一個降Si,因此F調的調号上就出現了一個降Si,也就是說在F調裡如果沒有其它要求的話所有的Si都要降半個音,用降Si。 其它的調都是以此類推,由于主音的不同各個調的升降号也會不同的。
3、音階中各音的名稱 在音階中與我們人一樣,每一個音都有一個名子,這個名子不用字母來表示,也不是用Do、Re、mi、Fa、So、La來表示,而是專有名稱,它是用來說明這個音在調式中的地位和作用的。 譜例:
音級: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名稱: 主音 上主音 中音 下屬音 屬音 下中音 導音
在這七個音級裡面,第四級(下屬音)和第五級(屬音)非常重要。他們加強了主音的地位,使得調性更為明确、固定,他們兩位是調性的明顯特征。
4、調号 在音樂中經常使用的調一般都是在四、五個升降号之内,但是有多個升降号的調遠遠不止這些。要知道各調的調号,必須記住哪些是升号的調,而哪一些又屬于降号的調,下面我們需記住一個規律,在升号的調裡,除了F調是降号調以外,其它的調名,不帶升号,或者帶升号的調名都屬于升号調之内,而降号調則不同,除了F調的調名不帶降号其餘全部都帶有降号名。 譜例1:
倒底如何知道這個調是幾個調号呢,首先我們來說說升号調。 比如:D調
首先找到主音下面的小二度,D調的主音,自然是D,D的下面小二度是#C,然後根據音階的音程關系來構成。 譜例2
根據音階音程的關系,D調就出現了兩個升号,#F #c,所以D調就是兩個升号的調。在升号調中,調号内的升号,有一定的規律,它們都是按着純五度相升的規律依次的加上,并順序寫在調号内。 譜例3:
譜例4:
下面再看看降号調
在降号調裡,F調的調号是一個降号要死記,其餘的降号調,從一個降号調降B開始,往上升純四度就是降号調的次序。 譜例5:
譜例6:
降号調在找調号時還有一個捷徑,那就是在本調,主音的降号再加上一個降号即是這個音的調号,比如:降E調,從降B開始數到降E是兩個降号,再加上一個降号降A,那麼三個降号降B 降E 降A 就是 降E調 的調号。
調式 什麼是調式呢,就是衆多的的音,有一個是主音,其它的根據這個主音按一定音程關系,排列起來,這樣一個體系叫做調式。 調式的種類繁多,不僅僅是構成調式的音的關系不同,連數目也有區别,下面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世界各國遍用的大調式、小調式和我國的中國調式。
第一節 大調式 大調式的簡稱叫做“大調”,也可以稱呼“大音階”。大調是由七個音構成的,它的主音與第三級音之間的關系是大三度關系,它的穩定音構成一個大三和弦,這就是大調式,大調式的色彩是明朗的和輝煌的,很開。這就是大調式的特征。
大調式一共有三種,自然大調,和聲大調和旋律大調。下面我們看一下最常用的自然大調。
自然大調 是由七個音來構成的,它的音程關系是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這樣七個自然音階,這樣的音程關系也是由兩組相同的四聲音階結合而構成的,然後中間用一個大二度分開。 譜例1: C自然大調音階:
這樣看來,不管是由什麼音開始,隻要是主音,(開始的Ⅰ級音)到高八度的主音内,第Ⅲ級音到第Ⅳ級音是小二度(半音),第Ⅶ級音到第一級音是小二度(半音),其餘幾級相鄰的音都是大二度(全音),隻要符合這種結構的音階,都是屬于這同一聲調式,從D開始做主音的,叫D自然大調音階,從G開始做主音的叫G自然大調音階。在調式音階裡,主音(Ⅰ級音)下屬音(Ⅳ級音)和屬音(Ⅴ級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也稱他們為“正音級”,(其它ⅡⅢⅥⅦ都稱副音級),在這些音級裡ⅠⅢⅤ級音是穩定音,其中Ⅰ級音也就是主音最為穩定。 下面簡單介紹什麼是“和聲大調”和“旋律大調”。
和聲大調: 把自然大調的第Ⅵ級音降低半個音,即是“和聲大調”。 譜例2: C和聲大調音階: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Ⅰ
主音 上主音 中音 下屬音 屬音 下中音 導音 主音
旋律大調:把自然大調的第Ⅵ級,第Ⅶ級音都降低半個音,這就叫做“旋律大調”。
它的音階結構是這樣的。 譜例3: C旋律大調音階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Ⅰ
主音 上主音 中音 下屬音 屬音 下中音 導音 主音
2、小調式 小調式簡稱也叫“小調”,也可以稱呼“小音階”,同樣也是由七個音來構成的。小調的主音與Ⅲ級音之間的關系是小三度,因此小調的調性有一種柔和的感覺并帶一些暗淡的色彩。這是小調的特征。
同大調一樣,有三種調式,自然小調,和聲小調及旋律小調。 首先看看自然小調。 自然小調與自然大調一樣,同樣在一個八度之内的每一個音都可以構成自然小調。
自然小調是由自然大調式轉化而來的。但它是完全獨立的調式,同樣是由七個音組成,由LA做主音,上面分别是si do re mi Fa so la,它的音程結構是這樣的,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它的Ⅰ Ⅲ Ⅴ級音也都是穩定音,但是它的Ⅲ級音到主音,也就是導音到主音不是半音關系,由此也與大調有所區别。 譜例1: a自然小調音階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Ⅰ
主音 上主音 中音 下屬音 屬音 下中音 導音 主音
和聲小調:把自然小調的Ⅶ級音升高半音,叫做“和聲小調”它的音程結構是這樣的。 譜例2:
a和聲小調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Ⅰ
主音 上主音 中音 下屬音 屬音 下中音 導音 主音
旋律小調:把自然小調的第Ⅵ Ⅶ 級都升高半音,叫做“旋律小調”它的音程結構是這樣的: 譜例3:
a旋律小調(上行音階)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Ⅰ
主音 上主音 中音 下屬音 屬音 下中音 導音 主音
旋律小調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在下行音階時第ⅥⅦ級音都要還原。這是它與其它小調不同的地方。 譜例4
a旋律小調
3、五聲調式 五聲調式是以純五度的音程關系來排列的,由五個音所構成的調式,叫作五聲調式。由于這種調式是我國特有的,也可以稱為民族調式。這五個音的名稱分别是:宮、徴、商、羽、角。 譜例 1
将這五個音移在一個八度内,它們名稱的順序是:宮、商、角、徴、羽。 譜例 2
五聲調式有下面幾種:
(一) 以宮音為主音的調式稱為“宮調式”。 譜例 3
(二) 以商音為主音的調式稱為“商調式”。 譜例 4
(三) 以角音為主音的調式稱為“角調式”。 譜例 5
(四) 以徴音為主音的調式稱為“徴調式”。 譜例 6
(五) 以羽音為主音的調式為“羽調式”。 譜例 7
在五聲音階裡,每一個音都可以成為主音,因此在每個調式的前面必須把主音的音高位置标出來,比如:以A做主音的宮調式,稱為“A宮調”,F做主音的角調式稱為“F角調”,D做主音的羽調式稱為“D羽調”。
裝飾音 裝飾音一般是用來豐富曲調給曲子增加色彩而出現的,使樂曲更加有特色,增加效果。裝飾音的種類非常多,這裡我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常用的裝飾音。
第一節 倚音 在五線譜上經常有一些八分音符的小音符(比正常的音符要小),符幹上還帶着一條小斜線,這個小音符就叫“倚音”,倚音有時倚附在主音的前面,有時也在主音的後面出現。因為它是依附在主音前後的音,因此叫“倚音”。 譜例 1
倚音在演唱或演奏時,越短促越好,不能占主音太多的時間。 譜例 2
裝飾音在主音前面的叫“前倚音”,裝飾音在主音後面的叫“後倚音”。
還有一種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在一起出現的,以十六分音符記譜的這種小音符叫作“複倚音”。複倚音的符幹上不要加斜線。 譜例 3
倚音在記譜時首先要比主音小,另外在單聲部樂曲中的單倚音、雙倚音、前倚音、後倚音,它們的符幹一律要朝上畫。在多聲部樂曲的記譜中方法是:上聲部倚音的符幹要朝上畫,而下聲部倚音的符幹則要朝下畫。
2、滑音 向上或者向下滑的裝飾音稱為“滑音”。滑音在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許多民歌、說唱、戲曲音樂裡出現滑音是很多的。 滑音有三種:(滑音用箭頭來表示的)
第一種滑音是出現在兩個音之間。
第二種滑音是出現在主音符前,無論是向上的滑音還是向下的滑音,都從低處或者高處開始滑,滑到主音為止。(起點不定位)
第三種滑音是出現在主音後,無論是上滑音還是下滑音,都從主音開始滑。(終點不定位)
3、波音 波音包括兩種。 第一種是上波音。波音由三個音組成一組,首先演奏主音,再演奏主音的上方音,最後演奏主音,形成一個小的波浪。 譜例 1
第二種是下波音。也是三個音一組,基本上的程序與上波音差不多,不同的是在奏完第一個主音之後,緊接着演奏下方音,然後也回到主音上。 譜例 2
無論是上波音還是下波音,都要很短促,不能占有很長的拍子,隻能占有主音四分之一的時間。
4、顫音 顫音是主音與上方音急促地交替着演奏,通常用音樂術語tr來表示。 譜例
5、廻音 廻音是由四個音組成的。首先演奏主音的上方音,接下來演奏主音,再演奏主音的下方音,最後又回到主音。 譜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