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貨币的收益。一張100美元的鈔票印刷成本也許隻有一美元,但是卻能購買100美元的商品,其中的99美元差價就是鑄币稅,是政府财政的重要來源。使用别國的貨币,就是主動放棄了大量的财富。金币之類的足值貨币,包含着價值上同硬币面值大緻相當的金屬。在金本位制下,黃金可以随意送到造币廠鑄成金币,隻需為這一特權支付少量鑄币稅。相比之下,輔币和紙币的成本則比它們的面值要小得多。通貨的币面價值超出生産成本的部分也被稱作鑄币稅,因為在早先時候屬于發行的封建貨币領主或統治者。
現代政府使用紙币以取代足值硬币,産生資源使用方面的巨大節約,否則将大大增加金屬的開采與熔煉。這種鑄币稅的價值可通過把貨币的總需求量曲線當作利息率的函數來衡量。在這個需求曲線以下的範圍代表在某些假設下因擁有通貨而獲得的總的社會利益。持有通貨的社會成本則用該通貨所含資産的機會成本來衡量。如果黃金被用為通貨,把它們移作其他用途時,其機會成本則将用所可以獲得的利率來計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