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寒山寺與日本的淵源

寒山寺與日本的淵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5 13:18:38

寒山寺與日本的淵源?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寒山寺與日本的淵源?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寒山寺與日本的淵源(張繼楓橋夜泊賞析)1

寒山寺與日本的淵源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一.先簡介作者。這首詩的作者是張繼。但《舊唐書》與《新唐書》都未給他立傳,生卒年代不詳。他是唐代詩人,襄州(今湖北省襄陽市)人。他很有氣節,不僅詩好,人的品格也好。安史之亂時,江南比較安定,不少文人紛紛逃到江浙一帶避亂,張繼也到了蘇州。在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于是寫出了《楓橋夜泊》這首詩。他寫的是江南深秋夜景;寫得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有景有情。全詩集中在一個“愁”字之上。若問:詩人愁從何來?那就隻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二.一點重要說明。對于這首詩,有人作出一些奇怪的解釋,還稱為“新解”。這裡,隻簡介其中主要的幾種說法。一是說,“江楓”不是指江邊的楓樹,而是指兩座橋:江村橋和楓橋;二是說,“漁火”,不是指漁船上的燈火,而是指一同打魚的夥伴;三是說,“烏啼”,不是指烏鴉啼叫,而是指烏啼山或烏啼鎮;四是說,“愁眠”,與憂愁、睡眠無關,而是指一座山,這座山就叫愁眠山。

現在,筆者要表明态度:一是上述說法沒有能夠說服人的根據;二是如果上述說法正确,那麼,張繼所寫,就絕不是詩,而是幾個地名的羅列。

三.解釋部分詞語:

1.楓橋:在今蘇州市阊(chāng )門外。有人說原名封橋,因張繼寫了《楓橋夜泊》而改叫楓橋;也有人說,原來把這座橋叫封橋,其實叫錯了,是張繼糾正過來,才叫楓橋的。

2.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3.烏啼:烏鴉啼叫。

4.霜滿天:霜不會滿天的;說“霜滿天”是形容天很冷。

5.江楓:江,指吳淞江,俗稱蘇州河;江楓,指江邊的楓樹。

6.漁火:指漁船上的燈火。

7.對愁眠:用拟人的手法,寫江邊的楓樹和漁船上的燈火都陪着憂愁睡眠。

8.姑蘇:指蘇州,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9.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代,相傳唐代寒山與拾得兩位高僧曾住在這個寺院。

10.夜半鐘聲:現在的寺廟一般情況下,半夜是不敲鐘的,但唐代有半夜敲鐘的慣例。

四.賞析這首詩。

1.有聲有色,聲色互襯。

先說有色。全詩寫的是江南深秋獨有的夜色:月亮之色、烏鴉之色、夜空之色,以及楓樹與漁火之色。但這幾種顔色不是獨立存在,而是互相映照的。它們共同鋪陳出一幅秋季凄冷而寂靜的景象來。

再說有聲。雖然隻有一句“夜半鐘聲到客船”,但這突然而來的鐘聲卻驚動了将睡未睡或驚醒了剛剛入睡的詩人。那麼,此時此刻,這聲音會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最後說聲色互襯。如上所述,秋夜的顔色是凄冷而寂靜的,而“夜半鐘聲”一下子不僅驚動了詩人,而且撕裂了凄冷而寂靜的夜景。這鐘聲不僅沒給秋夜帶來些許生氣,更沒給詩人帶來絲毫的慰藉;恰恰相反,它響過後,隻能使秋夜更加凄冷與寂靜,使詩人愁從衷來,徹夜難眠。這就是聲中有色,色中有聲。

2.有動有靜,動靜結合。

先說有動。“月落”是動,是說月影在移動;而“烏啼”與“夜半鐘聲”也是動,不過說的是聲音的傳播。

再說有靜。“江楓”與“漁火”是靜,“寒山寺”與“客船”也是靜;不過,前者是形容景緻,而後者則是顯示處所。

最後說動靜結合。這裡必須強調一點,詩人不僅做到了動靜結合,而且在有意無意中,表現出動動結合與靜靜結合的藝術。你看,“烏啼”停歇不久,詩人剛剛入眠,“夜半鐘聲”就“當當當”地響起來,聲聲入耳。這是一種何等催人淚下的氛圍呀!再看,詩人在“客船”上睡眠,而“寒山寺”偏偏就在“客船”的附近,這又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呀!可這些有動有靜的形象與聲音又相互交錯在一起,讓我們的詩人怎麼熬過這個慢慢長夜呀!

3.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這首詩的主題就是一個字:“愁”!這就是詩人集中抒發的情感。而詩中除了明明白白寫出的“愁”字之外,出現在讀者眼前與耳邊的,都是圍繞這個“愁”字而來的形象和聲音。也許有人說:“月落”與“烏啼”固然會使詩人落淚,難道美好的“江楓”與紅色的“漁火”也會使詩人難過嗎?是的,何止難過,它們更會勾起詩人對過去、對将來極其複雜的想象,而這種想象隻能使他愁上加愁,這愁恐怕連“客船”都難以載得動呀!至于那“夜半鐘聲”傳到詩人耳中,究竟會産生何種效果,筆者真的不忍猜測。總之,這都是一種反襯藝術。當一個人高興時,看見什麼都是美好的;當一個人難受時,聽到什麼都是傷心的。這就是情景交融。

有兩個信息,有的讀者也許不知道。筆者拜谒過寒山寺,也翻閱過一些有關寺廟敲鐘的資料,所以,文章結束前,我想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情況寫在下面,供讀者參考。

第一個是關于寒山寺與寺裡那口鐘的信息。據說,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建于南朝梁代。寺中原來就鑄有一口鐘。《清一統志》載,到了唐代:“相傳寒山、拾得嘗至此。”(意思是說,寒山和拾得兩個和尚曾經到了妙利普明塔院)此後就改名為寒山寺。寒山和拾得都是當時的高僧,都有詩集傳世。傳說,那口鐘聲音格外洪亮,夜深人靜時響起來,蘇州城内十幾裡的地方都能聽得見。張繼所聽到的大概就是這口鐘發出的聲音。

至于寒山寺鐘,從唐代至今,已鑄了好幾次,我們現在隻說明代嘉靖年間所鑄之鐘。對此,雖然說法很多,但共同的證據是,明代嘉靖年間所鑄的鐘确實是落到日本人手中。1905年我國重建寒山寺時,要求日本歸還古鐘。寒山寺裡的解說人員告訴拜谒者:日本有位叫山田的僧人,曾曆盡艱辛去尋找那口古鐘,結果始終不見蹤影。最後日本友好人士出資鑄了一口比失蹤古鐘小得多的青銅乳鐘,送歸寒山寺。筆者見到了這口鐘。

第二個是關于在唐代寒山寺是否夜半敲鐘的信息。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認為,張繼寫“夜半鐘聲到客船”是主觀想象。他在《六一詩話》中批評張繼說:“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還說:“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撞鐘時。”意思是說,詩句寫得很好,怎奈半夜不是敲鐘的時候。其實,倒是歐陽修弄錯了。後來,不少人用唐代詩人寫的詩來反駁他,證明張繼沒錯。如白居易的《宿藍溪對月》中有“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後”的句子;于邺的《褒中即事》中也有“遠鐘當半夜,明月入千家”的句子。而且,筆者看到現代的一些人的文章,作者就說,他親耳聽到過現今寺廟傳出的半夜鐘聲。

不妥之處,敬請批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