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宋代磁州窯底足特征

宋代磁州窯底足特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1:57:12

早期底足較寬,足底往往粘有石英托珠,紋飾簡單,由于初将燒柴改為燒煤,燒成氣氛不穩,産品色澤與五代和宋中期相比,普遍發暗;中期壁薄質細,緻密度超過此前産品,底足增高,以飾釉後再經二次精修的高窄圈足為特征;晚期盛行鬥笠狀小碗,以足底變矮、器胎變薄、出現雞心底為特征,還盛行印花器。

磁州窯:磁州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民間瓷窯,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磁州窯創燒于北宋中期,并達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續。窯址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的彭城鎮和磁縣的觀台鎮一帶,磁縣宋代叫磁州,故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