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詞性有動詞和名詞兩種:
1、作為動詞時的詞義:指事物持續地占據着時間和空間、實際上有;
2、作為名詞時的詞義:泛指各種事物或現象。
引例解釋:
1、它指事物持續地占據着時間和空間。
《禮記-仲尼燕居》如此而後君子知仁焉 唐 孔穎達疏:仁猶存也。君子見上大飨四焉,知禮樂所存在也。
《朱子語類》卷六九:隻是這箇道理常常存在。
清顧诒祿《滿庭芳芍藥》詞:廿載音塵如夢,風流散,半沒荒煙,空存在,青袍未換,霜鬓 杜樊川。
洪深《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二章:它從那現實已經存在的東西,推展到現實中可能存在的東西的。
2、泛指各種事物或現象。
魯迅《墳-文化偏至論》:遞教力堕地,思想自由,凡百學術之事,勃焉興起,學理為用,實益遂生……世界之情狀頓更,人民之事業益利。久食其賜,信乃彌堅,漸而奉為圭臬,視若一切存在之本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