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馬虎眼是由馬虎一詞引申而來的,指以似是而非的言語和行動來搪塞别人,也有故意裝糊塗蒙騙人的意思。如老舍的《華實春秋》 他這是打馬虎眼,麻痹我們大夥兒,假充好人,想混過這一關去!"
相傳古時有一個糊塗畫家,做事不認真。有一天,他正在作畫,剛畫了一個老虎的頭,來了一個朋友,說想看他畫馬,他就順筆一揮,在虎頭下畫了個馬的身子。朋友問他 你這畫的是馬還是虎呢?畫家說 啊,都差不多,馬馬虎虎吧。朋友走後,畫家就把這幅畫挂在牆上,他的大兒子看見問他 這畫上畫的是什麼?畫家說 是馬。他的二兒子看到又問他,他說 畫的是虎。因此,畫家的兩個兒子對馬與虎辨别不清。有一天,大兒子遇到一隻老虎,以為是馬,想騎它,結果被老虎吃掉了。二兒子見到一匹馬,以為是老虎,吓得驚慌失措,竟用弓箭把馬給射死了。消息傳出,人們都嘲笑這個畫家,并送給他一個綽号叫作馬虎先生。這個故事既可笑又可悲,馬虎先生說話模棱兩可似是而非,回答别人的問話時随随便便打馬虎眼,最終落得個兒死馬亡的結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認真,不可随便打馬虎眼應付和搪塞,否則必定會留 下後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