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态特點
鲢魚,體側扁而稍高,腹部狹窄,腹棱自胸鳍直達肛門。頭大,約為體長的1/4。吻短,鈍圓,口寬。眼小,位于頭側中軸之下。咽頭齒1行,草履狀而扁平。鰓耙特化,愈合成一半月形海綿狀過濾器。體被小圓鱗。側線鱗108-120,廣弧形下臀鳍3,12-13,中等長,起點在背鳍基部後下方。胸鳍7,8,起點距胸鳍比距臀鳍為近,長不達肛門。尾鳍深叉狀。腹腔大,腹膜黑色。鳔2室,前室長而膨大,後室末端小而呈錐形。體背側面暗灰色,下側銀白色,各鳍淡灰色。
2、生活習性特點
鲢魚屬中上層魚。春夏秋三季,絕大多數時間在水域的中上層遊動覓食,冬季則潛至深水越冬。屬于典型的濾食性魚類。靠腮的特殊結構濾取水中的浮遊生物。主要食物:鲢魚終生以浮遊生物為食,在魚苗階段主要吃浮遊動物,長達1.5厘米以上時逐漸轉為吃浮遊植物,并喜吃草魚的糞便和投放的雞、牛糞。亦吃豆漿、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顆粒配合飼料。對酸味食物很感興趣,對糟食也很有胃口。
3、繁殖特點
鲢魚的性成熟年齡較草魚早1-2年。成熟個體也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魚便可達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魚相對懷卵量約4-5萬粒/公斤體重,絕對懷卵量20-25萬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