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對于音樂胎教的看法普遍有兩種:
前一個主要的對象是孕婦,關注點在于孕婦生理與心理的反應;後一個的對象是胎兒,關注點在于胎兒聽覺系統和大腦的發育。因此,胎教音樂在頻率、節奏、力度、和頻響範圍等方面,都應當盡可能與子宮内胎音合拍,要注意保護胎兒的聽覺器官,同時還要讓孕婦感到身心放松、愉悅。
所以應選擇舒緩輕柔和明朗歡快相間,表現力度适中,情緒積極向上的樂曲。在所有的音樂種類中,能作為胎教音樂的隻有輕音樂、新世紀、西方古典音樂這三種風格的音樂,其中以西方古典音樂為最佳。
聽音樂是一種行為,在這種行為養成中,因為西方古典音樂典雅的音樂氣質,會潛移默化人的性情,聆聽古典音樂是提高個人藝術修養的上佳途徑。除了音樂藝術上的熏陶之外,還有行為習慣的養成。
古典音樂除了極高的藝術價值,還能讓人産生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效應,使聽衆的身體與心理處于放松狀态。因為古典樂多數為舒緩優美的純器樂,能平覆孕婦的心情,産生美好的幻想,起到愉悅身心、調節情緒、改善内循環的作用。同時将這些平和的信息傳遞到腹中的胎兒,令其受到感染。
古典音樂音響變化豐富,有利于開發智力與培養想象力。因為古典樂大多為多聲部的音樂,還有一些為複調音樂,參加演奏的樂器種類多,音色變化豐富,音響層次感強,音響空間感鮮明,欣賞這類型的音樂,利于引導大腦對于音樂的想像。
人聽音樂分兩種,一種是藝術欣賞性的聽,另一種是當成環境音樂的功能性的聽。如果是藝術欣賞性的聽音樂,古典樂作為藝術性極高的音樂品種,是提升聽衆藝術修養的最佳選擇。如果是功能性的、被動性的,把古典音樂當作環境音樂來營造環境氛圍,古典音樂中安靜、舒緩、優美、典雅的音樂特質也是你打造舒适典雅環境空間的絕佳選擇。
曲調優美舒緩、節奏平穩,情緒積極樂觀的古典音樂;或者曲調清新明朗,節奏多變但變化自然不唐突的古典音樂;畫面感強烈的音樂,都适用于胎教。
從音樂理論的角度來講,調性為大調的樂曲較适合胎教,因為大調類的樂曲曲風較為明朗向上。但也不排除有些小調音樂作品旋律優美,能給人帶來舒适感,同樣也适合胎教。
從音響上來講,帶人聲的音樂作品不太适合胎教,因為帶人聲的音樂作品包含多餘的信息,會加重孕婦和胎兒的信息接收,分散注意力。另外,氣勢磅礴,節奏強烈;情緒亢奮的交響樂曲;音響效果變化差異大的樂曲;音樂情緒過于悲傷、沉重、憂郁的曲子;演奏技術艱深,音樂意義隐晦神秘的。這些都不适合用于胎教。
從古典音樂流派來講,中世紀、文藝複興時期、現代音樂這三個時期的大部分音樂作品不适合作為胎教音樂。因為中世紀和文藝複興時期的音樂作品大多為宗教音樂,為人聲音樂。(如若為清新優美的器樂作品也是可以的)
而現代音樂作品旋律性較差,音響破碎,聽感較差,使普通大衆難以接受。另現代音樂中有大量的無調性音樂、實驗音樂,不符合胎教音樂和諧優美的基本要求。
莫紮特《G大調弦樂小夜曲》
這首樂曲以活潑流暢的節奏和短促華麗的顫音,組成了歡樂的旋律,其中充滿了明朗的情緒色彩和青春氣息。那輕盈、愉悅、美妙的旋律,給人熟悉和親切的感覺,使人的心情很快溶入其中,從而得到洗滌、淨化。樂曲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情緒,充滿激情與活力,表現了對美好社會、對光明和正義的追求。這首莫紮特的樂曲旋律音符如甘泉飛湧,飛湧的方式又那麼自然安詳,輕快妩媚。
莫紮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
此曲均衡對稱,風格嚴謹,對處在中後期胎兒的空間智能、三維思維模型的建立、腦部的理性分析及認知智能的發展有很大幫助。
普羅柯菲耶夫《彼德與狼》
這部作品是作曲家為兒童寫的一部交響樂童話,故事裡面的動物、人物都是用各種不同的樂器來扮演的。曲中采用長笛的高音區表現小鳥的靈活好動;弦樂奏出了彼得的神情,描繪了彼得的機智勇敢;鴨子的形象由雙簧管模拟,生動地刻畫出那蹒跚的步态;單簧管低音區的跳音演奏描繪了小貓捕捉獵物時的機警神情;爺爺老态龍鐘的神态由大管渾厚、粗犷的聲音來表現,節奏和音調模拟了老人的唠叨;狼陰森可怕的嚎叫用三隻圓号來體現。
格裡格《晨曲》
出自舞劇《佩爾·金特》組曲。音樂一開始,長笛輕柔地吹出靜谧、安詳的音樂主題,這一象征晨曦的音樂主題令人進入恬靜溫馨的田園詩般的意境。雙簧管接着長笛将主題延續下去,随後,又是長笛重複主題,但在移高小三度的調上進行。突出弦樂音響的整個樂隊的加入,暗示從沉睡中蘇醒的大自然,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樂曲具有北歐清晨靜谧清新的抒情畫面,孕婦在聆聽的過程,可以想象清晨太陽緩緩升起的景象。
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鵝》
這首曲子是四幕舞劇《天鵝湖》第二幕中的舞曲,該曲是舞劇中最受人們歡迎的舞曲之一。這首舞曲音樂輕松活潑,節奏幹淨利落,形象地描繪出了小天鵝在湖畔戲嬉漫遊的情景,質樸動人的旋律還富于田園般的詩意。
巴赫《D大調小步舞曲》
這首曲子輕快活潑的節奏,配上清新優美的旋律,樂曲給人一種輕松又略帶俏皮的感覺。這種節奏清新明快的樂曲可以和節奏平緩的樂曲适當相間使用,營造一種輕松活潑的氛圍。
肖邦《前奏曲“雨滴”》
這首曲子總體上純淨明朗,如贊美詩般清新與甯靜。樂曲始終反複着一個單音,并伴随着單調的節奏,仿若雨滴輕輕輕盈的滴落。優美的旋律和歌唱性的低音線條綜合在中聲部隐約可見的“雨滴”聲中,顯得十分靜谧。在淡淡的憂愁裡,給人一種世外桃源般純潔美好世界的想象空間。
巴赫《G弦之歌》
又稱《G弦上的詠歎調》,為巴赫《第三号管弦樂組曲》的第二樂章。由于主奏小提琴必須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故此得名。巴赫的音樂總給一種神聖不可侵犯,華麗但是絕不庸俗的感覺。那是一種暴風雨過後的甯靜,大雨沖刷過一切泥污,空氣清新清透,彩虹慢慢顯現的感覺。作為胎教音樂,能起到淨化腦海雜念,升華靈魂的作用。
聖桑《天鵝》
這是一首以鋼琴、大提琴為主奏的樂曲,出自聖桑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樂曲中,優雅的大提琴代表了高貴的天鵝,鋼琴代表波光粼粼的湖面,鋼琴以清澈的和弦、清晰而簡潔地奏出猶如水波蕩漾的音響。在此背景上,大提琴奏出旋律優美的主題,象征着天鵝高貴優雅的神情。在欣賞時,孕婦的情緒融入到優美的音樂中,在腦海裡可以冥想天鵝安詳浮遊于波光粼粼的湖面的情景。
舒曼的《夢幻曲》
此曲具有動人的抒情風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在欣賞時孕婦應随着柔美平緩的主旋律,展開聯想,回憶童年的美好時光此時在孕婦心理上刻畫出的童年夢幻世界。通過孕婦潛意識的自我輸入,能緩解甚至克服臨近分娩帶來的恐懼和焦躁心理,憧憬寶寶誕生後的幸福生活。
綜合以上十首曲子的風格特征,總結出适用于胎教的音樂的3點特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