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看一個實驗,北京衛視曾經有個欄目叫《生活面對面》,在錄制現場做了一個實驗,找了一位嘉賓貢獻出肚臍,把大蒜搗成泥敷在肚臍裡,用艾草條艾烤,十分鐘以後,嘴巴裡面就出現了明顯的蒜味,結論很明顯:肚臍能吸收藥物。
這也是中醫的一個神奇的療法,名字叫做臍療,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了,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肚臍填藥、敷藥、塗藥及角灸臍法。
肚臍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處,是新生兒臍帶脫落後,所遺留下來的一個生命根蒂組織,屬于中醫經絡系統中任脈的一個重要穴位——神阙穴。神阙穴是全身361個穴位中唯一看得見、摸得着的穴位。“神”是心靈的生命力,“阙”是君主所在城池的大門,所以神阙又有“命蒂”之稱,可見神阙穴的重要性。神阙穴有任、帶、沖三脈通過,聯系五髒六腑,如果各部氣血陰陽發生異常變化,可以借刺激神阙穴來調整全身,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狀态。
古人有“臍為五髒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的說法。敷臍療法曆史悠久,醫聖張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記載了臍療法。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蔥汁敷臍,治療水腫的記載。《理瀹骈文》中記載用大戟紅棗膏(大戟粉、棗肉搗成膏)貼臍,有協助排便之功。
1. 臍的生理:
臍即神阙,又稱臍中穴,俗稱肚臍。臍是人體先天之本源,使一切血管、神經的發端。當胎兒在母體中生長發育過程中,臍部使胎兒供血,供氧以及營養成分輸送的唯一通路。并維持胎兒的生命活動。
正如《醫學源始》中所說:“人之始生,生于臍與命門,故為十二經脈始生,五髒六腑之形成故也。”故臍與人體十二經脈、五髒六腑、四肢百骸、皮毛骨肉有着密切的生理、病理聯系。
臍是一個退化器官,是臍帶脫落後的一個根蒂組織,是瓜熟蒂落的必然結果。但臍不是一個孤立的蒂結,而是一個與人體十二經脈、五髒六腑、四肢百骸、皮毛骨肉都有極密切的生理病理聯系。
臍部的血管分布非常豐富,嬰兒出生後臍的血液循環雖然斷絕,但由于經絡的循環聯系,從臍中心向内髒溝通聯絡,故有上至泥丸,下至湧泉的效力。
中醫認為:臍使先天之本源,又為後天之根蒂,使經絡系統一個重要穴位。現代研究證明:臍是胚胎發育過程中,
臍在腹壁的最終閉合處,皮膚敏感度高,有利于藥物通過經絡發揮作用。特别是由于血管分布的特性,藥物經臍部吸收,極少通過肝髒被代謝分解,有效藥物成分也不經消化道而受到破壞。因此,敷臍療法是有獨特應用價值的。
2. 臍與經絡:
臍在經絡系統中是一個重要穴位,屬于任脈。任脈乃陽脈之海,與督脈沖脈“一源而三岐”。聯系周身經脈,故中醫有“臍通百脈”之說。從曆代醫學論述中,可以看出,臍與經絡有着廣泛勝利病理的聯系。
3. 臍療的原理:
通過對臍的生理和臍與經絡的關系的探讨。可以看出:臍實為經絡的總樞,經氣的江海,其中任脈之海,與督脈相表裡,總司人體諸經百脈:同時,臍為沖脈循行之所,沖脈亦為經脈之海,所以臍與百脈想通。更因為奇經八脈,縱橫上下,溝通内外,聯系周身經絡,以促進人體的神經,體液的調節作用,提高免疫機能,改善各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調整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作用;從而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4. 藥物本身的治療作用:
中醫治病分,内治和外治兩種,都是想通過藥物的相應藥理作用而發揮調理人體陰陽平衡,髒腑氣血盛衰的作用。正如明代名醫徐大椿在說明包括臍療與外治方法的作用時所述:“湯藥不足盡病,用膏貼之、閉塞其氣,使藥性從毛孔而入腠理,通經貫絡,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較服藥尤為有力。”近期研究證明,藥物敷臍,藥物分子可以通過臍部皮膚的滲透和吸收作用而彌散入體内,通達全身。
辛香藥物除本身具有的治療作用外,還可以削弱臍部表皮角質的屏障作用,加強藥物的滲透性。而水唾液調整可以增強藥物和皮膚的水合作用;用醋、藥汁調敷可以增強脂肪性成分的溶出和吸收,同時可以收到引經作用,使藥物直達病竈,增強療效。
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神阙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曆代醫永都對此很重視。如《針灸大成》的作者,明代著名醫永,針灸楊繼洲就有“神阙主百病”之說;另有太乙真人熏臍法,彭祖蒸臍法之說。到:“臍者,腎間之動氣也,氣通百脈,布五髒六腑,内走髒腑,經絡,使百脈和暢,毛竅通達,上至泥丸,下至湧泉”。
這說明了臍療在治療上的廣泛性和重要性以及作用途徑。通過曆代研究,多名學者認為敷臍療法的治療原理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
1
經絡傳導作用:
經脈使人體組織結構的重要組成副本,使溝通表裡,上下的一個獨特系統,外與皮膚肌腠,四肢百骸相連,内與五髒六腑相接,選用對應的藥物敷臍,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過經絡傳導,使藥物充分發揮功效,疏通經絡,調理氣血,補虛洩實,調整髒腑陰陽,使集體失調的狀态。
2
局部皮膚透入作用:
一般皮膚由表皮、真皮、皮下組織組成。藥物若能透過表皮都容易,而從真皮吸收到人體裡,這是因為真皮由90%是血管豐富的結締組織。活躍的血液循環傳輸藥物很快。研究發現,臍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未腹壁最後比任何處,表皮角質層最薄,屏障功能較差,而且臍下無脂肪組織,皮膚筋膜和腹膜直接相連,故透性增強,藥物分子教容易透過臍部皮膚的角質層,進入細胞間質,迅速彌散入血達到全身。
臍穴給藥的最大優點是:
臍下腹膜布有豐富的靜脈網,連接于門靜脈,從而使藥物得以經此捷徑到達肝髒,提高藥物利用率,避免胃腸道的影響。
3
神經調節作用:
現代研究表明,穴位及經絡,都與神經末梢、神經束、神經節有着密切關系,因而通過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也必然作用于神經。有資料表明不斷的刺激臍中穴,會使臍部皮膚上的各種神經末梢進入活動狀态。
臍療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一、溫通陽氣,回陽蘇厥
明代醫學家張介賓曰:'(臍)雖至陰之地,而實元陽之宅。'陽氣乃人生命之本,所謂有'得陽氣者生,失陽氣者夭'之說。臍疔以濕熱約切化用臍部,通過藥物的溫熱剌激,或艾灸、熱熨,能興奮呼吸中樞,加速血液循環,使陽氣溫通或脫陽得固,從而達到陽複厥蘇的目的。
二、通經活絡,行氣止痛
選用溫熱藥物敷熨灸治臍後,借助藥物的溫通作用,可激發經絡之氣,能起通經活絡,促進氣血運行,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
三、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三焦者主決渎,利用藥物或他法的剌激作用于臍後,能激發三焦的氣化功能,促進氣機運暢,經隧通達,使小便通利,達到消腫目的。
四、健脾和胃,升清降濁
臍為中下焦之樞紐,臍療通過藥物或他法的刺激促進了其吸收收作用,使脾和胃腸功能旺盛,清陽得升,濁陰下降,達到健脾和胃,降逆止瀉的目的。
五、收斂止汗,固精止帶
臍療後,通過藥物吸收和經絡的傳導,調整了髒腑陰陽之不平衡,使氣血調暢,營衛通利,精氣神津有歸,從而起到斂汗固表、澀精固帶之效。
六、調理沖任,固經安胎
臍近沖任督帶四脈,其中任為諸陰之海,主胞宮;沖為血海,主生殖。婦人的經、帶、胎、産諸疾與沖任督帶四脈息息相關。臍療可起到溫補下元,調理沖任的作用。
七、強壯保健,卻病延年
臍為先天之命蒂,又為後天之氣舍,先後天之本源皆歸于此。以溫藥作用于臍中,能溫腎壯陽,補中益氣,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達到增強人體抗病能力,起保健、防病、益壽延年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