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内的宮殿樓閣、亭軒廊庑,從外觀輪廓來看,其屋頂看起來都很相似,大多數覆蓋着黃色的琉璃瓦,陽光照射下,金碧輝煌。其實,你要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許多不同的屋頂樣式。故宮内的宮殿由于其使用功能和地位的不同,其屋頂形式也各不相同,屋頂的形式從側面反映出建築物的等級高低,主要的屋頂形式如下:
一、庑殿頂
庑殿頂是中國古建築等級最高的屋頂形式,在明清時期,隻有皇家建築和孔子殿堂才能使用。庑殿頂即“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屋頂,前後兩坡相彙形成一條正脊,左右兩坡共四條垂脊交彙于正脊的兩端。因為庑殿頂由五條脊和四個坡面組成,又叫做“五脊殿”或“四阿頂”(圖1)。庑殿頂可分為單檐(圖2)和重檐兩種。所謂重檐,指的是在屋頂之下,四角各加一條短檐,形成第二檐。重檐庑殿頂是所以建築物中等級最高的屋頂形式,如太和殿(圖3)。
圖1 庑殿頂示意圖
圖2 英華殿(單檐庑殿頂)
圖3 太和殿(重檐庑殿頂)
二、歇山頂
歇山頂又稱“九脊頂”,是由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戗脊組成。由于正脊兩端到屋檐處中間折斷一次,分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一歇”,所以得名歇山頂(圖4)。其上部分為硬山頂和懸山頂形式,下部分為庑殿頂形式。歇山頂兩側形成的三角形牆面叫做山花。歇山頂也分為為單檐(圖5)和重檐(圖6)兩種。重檐歇山頂的等級僅次于重檐庑殿頂。
圖4 歇山頂示意圖
圖5 乾清門(單檐歇山頂)
圖6 太和門(重檐歇山頂)
三、懸山頂
懸山頂是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構成的五脊兩面坡的屋頂形式,側面人字形的封閉面稱為“屋山”,構成屋山的牆體稱為“山牆”,懸山頂的山牆退于屋面之内,屋面遮蔽住山牆,懸挑伸出山牆之外,故得名“懸山”(見圖7、圖8)。
圖7 懸山頂示意圖
圖8 神武門内廣場東側房(懸山頂)
四、硬山頂
硬山頂與懸山頂類似,均由正脊和四條垂脊構成,不同之處在于兩側的山牆平于或者略高于屋頂,将檩木梁架全部封閉于山牆之内。具體見圖9、圖10所示。
圖9 硬山頂示意圖
圖10 西長房(硬山頂)
五、攢尖頂
攢尖頂沒有正脊,而隻有垂脊,垂脊的多少根據實際建築需要而定,一般雙數的居多,而單數的較少。如,有四條脊的、有六條脊的、有八條脊的,分别稱為四角攢尖頂、六角攢尖頂、八角攢尖頂等。此外,還有一種圓形攢尖頂,就是沒有垂脊的。攢尖頂多用于亭子建造。具體見圖11、圖12所示。
圖11 攢尖頂示意圖
圖12 中和殿(四角攢尖頂)
故宮古建築的屋頂形式多樣,屋頂的形式與房屋的等級、用途、布局有着密切的關系,屋頂形式的等級排序總體上為重檐庑殿頂>重檐歇山頂>單檐庑殿頂>單檐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
經過介紹,相信大家對古建築的屋頂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以後大家去故宮參觀遊覽的時候可以試着去辨别一下古建築不同的屋頂形式呀。
......The End......
請大家多多關注,多多轉發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