镗,是中國古兵器。隋朝便已有之,是由槍發展而來的。茅元儀《武備志》載:“此器自有倭時始用,在閩、粵、川、貴、雲、湖皆舊有之,而制不同”。
周緯《中國兵器史稿》也說:“镗兵之重要者為槍頭齒翼月牙镗,長與月牙鏟同;茅氏(茅元儀)注曰:以純鐵為之,蓋恐用生鐵則易折其翼也;镦亦有尖刀,可倒用為刺兵,左、右、中三面均可刺,其齒形镗則兼有碴兵、句兵之用,誠屬利器,惟恐使用較難,須經過精細之練習耳。”镗在清代應用甚廣,爾後,逐漸減少。
镗一般頭的兩邊形似馬叉,中間似劍狀。它上有利刃,稱正鋒,長1尺半,尖銳如槍,橫有彎股刃,兩鋒中有脊。鋒與橫刃互鑲,并嵌于七、八尺長的柄上,柄下端有長約半尺的梭狀鐵鑽。镗的形狀較多,主要有:月牙镗、四節镗、五齒镗、三節镗、雁尾镗、雁翅镗、雁嘴镗、鳳翅镏金镗、鋸翅镗、金牛镗、燕子镗、鳳翅镗、夜戰镗、牛頭镗、燕子镗、雷震镗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