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卵擊石、滴水穿石、鐵石心腸、海枯石爛、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點石成金、玉石俱焚、落井下石、石沉大海、中國語言文化給大家的一種印象就是石頭又硬又多,價值不大。從地質科研工作者角度來看,這是一種認知偏差。國際礦物協會(International Mineralogical Association, IMA)官方文件顯示,截至2021年7月,全球已發現5721種礦物,但岩石中常見的礦物隻有10餘種,如石英、正長石、斜長石、黑雲母、白雲母、角閃石、輝石、橄榄石、方解石等,這些礦物又稱造岩礦物,其餘稱非造岩礦物。摩氏硬度計是1822年德國礦物學家弗萊德奇·摩氏(Friedrich Mohs)提出的,他用10種礦物做标準,衡量世界上礦物的相對硬度,這就是“摩氏硬度計”,或稱 “摩氏礦物硬度表”(Mohs scale of mineral hardness)。摩式硬度計按礦物軟硬程度分為十級:1、滑石、2、石膏 3、方解石 4、螢石 5、磷灰石 6、正長石 7、石英 8、黃玉 9、剛玉 10、金剛石。硬度作為岩石礦物學的重要指标之一,怎樣鑒别呢?礦物抵抗外來機械作用(刻劃、壓入、研磨)的能力,稱為硬度。它和礦物的化學成分及晶體構造有關。在肉眼鑒定礦物時,通常采用刻劃法确定其硬度。舉個例子來說,磨刀石的主要成分包含一些細小的石英顆粒,刀的硬度一般隻有5左右,當然要被硬度為7的石英摩擦了!由于指甲的硬度一般為2.5、小鋼刀的硬度一般為5.5,地質勘探員常用指甲和小刀去刻劃礦物來初步估計其硬度,這也是地質學專業學生最熟悉的專業習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