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的結局大家都清楚,就是以戰敗國無條件投降的身份結束。不僅軍隊受到了制裁,還有大量他國駐軍駐守日本的影視、産業文化統統都被禁止創作,并且連任何關于現代戰争主題的作品都被禁止,以免為軍國主義招魂,為下一代灌輸軍事擴張理念。
但即便如此,依舊有群衆想看戰争片的訴求。所以文藝、影視作品便開始從人與人、國與國戰鬥換成對抗自然之力以及外星入侵者的戰争《阿童木》、《鐵人28号》、《宇宙戰艦大和号》等都是如此。同時,隻有經曆過戰争的人們才會懂得什麼叫反戰。某些老藝術家在這樣的環境下,将戰争帶來的危害、萬物平等、主張人文建設、反對戰争的理念融合到與自然和宇宙戰鬥的“藝術作品”中。著名的哥斯拉就是映射出人類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對戰争的恐懼。
正因為如此奧特曼的誕生也離不開戰争元素,然而奧特曼系列的誕生完全就是因為圓谷英二這個人物!
圓谷英二自小就對飛機和攝影有着濃厚的興趣,而且他擁有非常高的繪畫和手動天賦,圓谷英二在剛成年時就已經會開飛機,并在玩具公司裡面的開發部門實習過。所以,在二戰爆發期間他被納入了部隊中進行武器研發工作。
圓谷英二退役之後,繼續着他的電影創作事業。因為當時拍攝技術手法基本上都停留在“看到什麼就拍什麼”的水平。而1933年的《金剛》采用的是模型定格動畫的方式呈現巨獸們的一舉一動,這樣的畫面拍攝角度固定,而且看起來缺乏流暢感,部分動作也較生硬。
圓谷英二提出用真人去穿着怪獸皮套在微縮模型中間行走,這樣不但能讓怪獸的動作顯得自然,而且讓拍攝的自由度大大提高。随後圓谷英二憑借過人的拍攝實力和模型制作水準,1954年的怪獸特攝電影《哥斯拉》橫空出世,哥斯拉的誕生不僅打開了圓谷英二傳奇的一生,也為他後續的作品埋下了種子!
随着時間的推移,在1966年初,圓谷英二的大作科幻特攝劇《奧特Q》登上了大銀幕。而《奧特Q》原本設定的标題是《UNBALANCE》,後面因為受到藤子不二雄著名漫畫《小鬼Q太郎》中Q太郎昵稱Oba-Q以及1964年夏季運動會中俄羅斯女子運動員名為“Ultra C”的高難度動作啟發,最終才把名字改成《Ultra Q》即《奧特Q》。
《奧特Q》是怪獸為主題的科幻系列,不過當中的看點還是以人類對抗怪獸為主,而在《奧特Q》完結的兩周之後,圓谷英二又一特攝大作《奧特曼》開始播出。
因為人類與怪獸的戰鬥終究會讓觀衆産生審美疲勞。所以圓谷英二在很早就有了“塑造一位超級英雄”的想法,然而神秘的宇宙就成了這位英雄最好的出生地。
而奧特曼最早的設計如圖左一,因為是一位來自宇宙的英雄,所以形象如飛鳥,背後有翅膀。可是在太空真空的狀态下翅膀成了裝飾品,并且這位擁有翅膀的英雄從外觀上很難和怪獸區分,所以奧特曼的形象就被改為了圖左二的形象。頭上的牛角代表着他是一位充滿力量的英雄,可是牛頭人的設定依舊沒有改變看起來像怪獸的這個事實。所以創作團隊想到了面具,然後結合到佛的面部特征,終于定下了左圖三、四的奧特曼形象。而這位來自宇宙的英雄,強健有力,身懷絕技,戰鬥必将是一邊倒的壓制,毫無樂趣可言。所以圓谷英二考慮為奧特曼增加一些弱點,例如奧特曼隻能在地球上活動三分鐘,連同心窩位置的彩色計時器一起被加入設定。但是因為上世紀六十年代日本彩色電視機普及率不高,所以當奧特曼能量不足時胸口的彩色計時器會發出令人焦慮的警報聲并且計時器會紅黑頻閃,這設定還成功的掩飾了因為經費不足不能長時間拍攝奧特曼的短闆。初代奧特曼的最終形象終于設計完成。
初代奧特曼的第一副皮套其實是由潛水服改成的,外皮較粗糙;皮套演員是身型修長高達183厘米的古谷敏,拍攝時很難把奧特曼全身拍入鏡頭,所以古谷敏時常是彎腰站在鏡頭前,于是有了初代奧特曼“弓腰駝背的硫酸臉”形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