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即習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正确引導、訓練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我的經驗有以下幾點:
1、家庭作息要有規律
學習是一個漫長又艱難的過程,需要很多保障因素。家長要制定出切合家庭實際的作息制度,長期貫徹。不能随意違反。
2、尊重孩子的學習
當孩子學習時人人都要自覺停止其他娛樂活動。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心理還沒獨立,他們害怕孤獨,渴望親人的關注。再且,在家裡學習缺伴兒,缺學習氛圍,學習也就缺乏了鬥志,如果家庭成員還漠視孩子的學習活動,他們更難靜下心來學習。所以孩子學習時,自覺停止不緊要的活動,或問候,或參與,或陪伴孩子學習,有助于提高孩子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3、作業要在規定時間内完成
随着物質生活的提高,孩子們玩的也越發誘人,這些因素是學習的一大勁敵。因此,在培養孩子學習習慣之初,一定讓他們在規定的時間段内完成規定量的學習任務,對不專心的行為要零容忍。
4、孩子的學習要接受家長的監督
很多家庭本想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舒适的學習環境,到孩子學習時間就把孩子關起來,殊不知這恰是培養孩子邊玩邊學,一心多用溫床。因此,在培養孩子學習習慣之初,孩子必須在家長視線範圍内學習,以便接受家長的監督、指導。
5、給孩子制定獎罰制度
在孩子進入小學前,家長要給孩子預熱,預設問題,制定獎懲制度。在孩子入學前,或入學初,要讓孩子了解小學的學習任務,盡早制定出獎勵、處罰的措施,盡早讓他們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和家長對他學習行為所持的态度。
6、家長要了解孩子的作業量和難易程度
有條件的家庭最好由專人指導孩子學習,并與孩子一同完成作業。這樣能提前知道作業的重難點及解決問題的辦法;二是做孩子學習的表率;另外,在與孩子學習時,偶爾向孩子請教,是對孩子能力的認可與褒獎,促使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多一份責任和動力,在講解時也是對自己思路的歸納和梳理。
備注:以上配圖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