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八公山旅遊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4-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區内。206國道可達。距淮南市區約15公裡。是集遊覽、觀光、休閑、人文曆史和地質地貌為一體的綜合型風景旅遊區。1998年8月開發建設景區,2001年9月15日對外開放。景區整體規劃面積120餘平方公裡,其中核心區面積為18.85平方公裡。大小40餘座山峰起伏疊障,蒼松叠翠,雄奇靈秀,淮河流經群山之北,曲折環繞而東下。淝河沿山南麓注入淮河。1600年前的淝水之戰,便發生于此,留下了八公山下“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典故;2000多年前,淮南王劉安招賢納士,講經論道,編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記錄了二十四節氣,發明了千古美食豆腐;“淮南蟲”化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八公山神秀,自古諸多騷人墨客争趨而至,劉安、李白、蘇轼、歐陽修、劉禹錫、吳均、韋應物的足迹均踏遍過八公山,并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篇章。自2001年以來,淮南市旅遊局與八公山區0已先後舉辦了六屆八公山旅遊節,吸引了大量遊客。漢淮南王宮·升仙台:漢淮南王宮是八公山景區的主要景觀,占地5500平方米,是為紀念西漢時期的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和中華美食豆腐始祖——淮南王劉安而建造的。青琅館:青琅館俗名孫家花園,為清乾隆年間壽州人孫蟠始建,分為上花園、下花園和青竹園三部分。白塔寺:整座寺院聳立于青山綠樹之間,氣勢宏偉,做工精美。忘情谷:長1.3公裡,以幽美的野趣成為遊人留連忘返的勝境。沿谷而行可直達八公山最高峰白鹗山。石林:八公山景區中的重要地質景觀。石林連綿不斷,蔚為壯觀,出露面積約30萬平方米,出露高度1.5米-5米。南塘:四面環山,中間是一盆地,岚香泉、洗雲泉、沁月泉點綴其間。石門潭:石門潭位于南塘之東雲條山與茵席山相峙之處。那裡峭壁淩雲,奇石萬狀。樂澗套:堆積着大量古生物化石,越來越多地吸引着衆多的專家和遊客前來考察遊覽。閃沖清真寺: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間。占地2000平方米,為一座四合院,有室殿三間,寶殿兩側各有講堂三間,另有水房和阿訇住房十餘間。
壽縣古城暨八公山風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壽縣是我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壽春為壽縣縣城。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自陳遷都壽春。壽春古城以其獨具魅力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享譽海内外。壽春曆史為軍事重鎮,位于淮南岸的八公山下,肥水饒城而過,古稱壽春、壽陽、壽州,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壽春古城牆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宋代城牆,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城牆為北宋熙甯年間重建,石基磚壁,高8.33米,頂寬6—10米,周長7147米,城内面積3.65平方公裡。城有四門,門上陰刻其名,東賓陽、南通淝、西定湖、北靖淮。古城牆以甕城、城門、護城河、吊橋、角樓、警輔以及城垛的望洞和射孔組成一個完整防禦體系,在冷兵器時代形容它為“金城湯池”或“固若金湯”,曆史上有“鐵打壽州城”之說。1991年遭遇特大洪澇災害,壽縣縣城被洪水圍困,城外一片0,而城内安然無恙。壽縣是全國文物大縣。由-題寫館名的壽春楚文化博物館,珍藏着上自殷商下迄明清不同時期的文物達6000餘件,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就有數百件。各教俱全,安居一城,是壽春古城一大特色,也是楚文化博大和寬容的重要體現。城東有江淮名刹報恩寺(舊名崇教禅寺、東禅寺),始建于唐貞觀年間,迄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鼎盛時期擁有僧侶數百人,建築規模雄偉;城西有明代清真寺,為華東地區最大的清真寺;城北八公山上有江淮地區道教中心四頂山帝母宮;城中還有孔廟和基督教堂。在壽春古城,可欣賞到州署、奎光閣、泮池、留犢祠、狀元府、箭道巷等古建築,能聽到“門裡人”、“人心不足蛇吞相”、“當面鼓,對面鑼”、“趙匡胤困南唐”、“時苗留犢”、“離鄉草”等優美的故事和傳說,還能品嘗到“大救駕”糕點、八公山豆腐等名吃。八公山又稱淝陵山,為省級森林公園,南距壽春古城2公裡,有11座山峰相連,總面積10平方公裡,最高峰海拔241.2米。山體雖不高,但由于周圍均是平均海拔20多米的平原,則顯示出八公山諸峰的高大雄偉。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相傳淮南王劉安在此山招徕八位術士煉仙丹,尋求長生不老之術,故而得名,留下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淮南雞犬等成語典故和豆腐的制作方法。八公山有藏龍卧虎之勢,自古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383年,著名的-淝水之戰主戰場就在八公山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都典出于此。當年苻堅的驚馬坡,晉軍搶渡的東津古渡和謝公祠等古迹猶在。八公山現有淮南王劉安墓、廉頗墓、淮王丹井、珍珠泉、瑪瑙泉、升仙閣、奶奶廟等景點30多處。八公山是一座古老的山,又是一座神奇的山。在它的西南麓曾發現遠古恐龍化石,在它的東麓也發現了約一億年前的古象巨齒化石。國外學者稱贊這一地區将成為世界古生物科學的聖地。按旅遊發展規劃,八公山劉老碑附近将建立前寒武紀地層地質剖面保護區,以提供科學考察和科普教育。
淮南龍湖公園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介紹淮南市龍湖公園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區。總占地面積65.4萬平方米(其中南北湖水域面積達30.5萬平方米),是目前該市唯一一座綜合性市級公園,也是全省較大的綜合性公園之一。水面開闊,設施齊全,景點較多,園中有園。206國道可達。公園水面分南、北兩湖,南、北各建一遊船碼頭。南湖為劃船區,現有各類小遊艇、龍舟、龍舫活動區。湖中有四島,中島南有九曲橋連結南島,北有虹橋連結湖堤,島中建有湖心亭,亭之四周綠樹蔥郁,鳥語花香,有湖心春曉的意境。南島徑曲而樹蔭,加之臨湖築有風荷水榭,形成夏景。景區依湖自然形成三大部分。由入口廣場區、市民休閑區、景觀湖區、中心廣場區等9個功能分區組成,既蘊含古趙文化,又融入了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理念,并充分考慮了人的休閑娛樂空間。通過運用現代聲光電等科技手段,使水體景觀與園林藝術交相輝映,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觀效果。公園一期工程共挖湖堆山、砌圍駁岸動土60萬立方米,擴展水體面積8.2萬平方米。園内栽植各類植物1.6萬餘株,建有造型各異的橋梁12座。同時完成了由大型音樂噴泉、水幕電影、激光三部分組成的夜色闌珊水景等項目。以龍為主脈的大型音樂噴泉“龍騰盛世”、“天龍旋雲”、“天宇翔龍”、“蛟龍出水”、“龍行天下”、“金龍吐水”等水型搖曳多姿,每天都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市民前來觀看。公園二期工程包括觀景樓、亮化景觀、背景音樂和配套功能設施。龍湖之水,源于滏陽河,歸于滏陽河。入于西南,流向東北,成湖于中,出于西北,雄卧如龍,故有“龍湖公園”之名。龍湖公園,有三門、三湖、三島、十一橋;有“水上長城”、“水上迎客松”、“音樂燈光噴泉”、水幕電影、荷塘日色和龍頭石等二十多處景點。龍湖公園共有東、南、北三門,三門“品”字而立,成三角形。門門有奇石、怪壇、異園。東門面向滏東大街,南北寬約百米。門口46顆“冒号石”俯首門前,躬身迎賓,。進門可上“日壇”。清晨上壇,回眸東望,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朝霞滿天,火紅一片。上壇前行,一簇“火把石”“熊熊燃燒”,常年不熄,象征偉大祖國繁榮昌盛,興旺發達,千載萬年。南門面向人民路,古如羅馬聖殿。24根6米多高的閃光石柱,四排六列,高高聳立,巍蔚壯觀。進門上壇,20多棵松柏伫立兩邊,夾道歡迎。壇壇花草,姹紫嫣紅,争奇鬥豔。花壇形狀,有矩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直角形、圓形橢圓形等。正中大花壇内,一尊形象逼真的“駱駝石”,頭東尾西,像在大漠沙海中艱難跋涉,駝鈴叮當,如響耳邊。駱駝之堅韌不拔、任勞任怨、抵風抗沙、永遠向前的精神,令人贊許喟歎。此乃南門首觀之景。面向叢台路的北門,鋼筋鐵骨,彎如弓箭。一尊“珊瑚石”,昂首挺立門前。進門南去,如上“天壇”,壇東南角,一尊“鴛鴦獅石”,惟妙惟肖,緊緊相擁,親密無間,譬喻人間愛情,天長地久,永恒不變。遊園分别進三門,看點遊序各不同。有遊客語:“東門先看橋,南門先看湖,北門先看山”,似有道理。東門進園,西行百米,便是“龍湖公園第一景”、“水上長城”、“龍湖棧橋”、“龍橋”。“龍橋”如龍,橋面參差錯落,橋體彎彎曲曲,足有百餘米長。
壽縣博物館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概況壽縣博物館籌建于1958年10月,1962年11月正式設編成立,是安徽省建館較早的博物館之一,隸屬縣文化廣播電視局主管的副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原館址設在壽春城内東北隅江淮名刹——報恩寺内,于2004年元月遷至新館,新館座落在壽春城西大街繁華地段,與孔廟相鄰。二、内設機構設館長一名,副館長2名,内設辦公室、保管股、保衛股、陳列股和宣教股。在職職工30人,離休2人,退休6人。初級職稱13人,中級職稱3人。三、曆史地位壽縣博物館在文博界享有很高聲譽,在安徽僅次于安徽省博物館,是國家重點博物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安大人文素質教育基地。四、館内收藏壽縣博物館是以收藏本區域内出土的曆史文物主為,側重收藏楚文化體系文物,同時亦兼藏近、現代傳世文物和革命文物為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收藏的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下至近、現代的各類藏品一萬多件(套)。其中一級品162件(套),二級品163件(套),三級品1443件(套)。收藏的“越王者旨于賜”劍、羊首尊、犧首鼎、楚金币以及金棺和銀棺等,都是鎮館之寶,尤其是青銅器和楚金币的收藏是館藏文物一大特色。五、館内外業務建館近50年來,壽縣博物館始終緻力于文物藏品的征集、收藏、保管、科學研究、陳列開放和宣傳教育等工作,先後舉辦《壽縣曆史陳列》、《壽縣革命鬥争史展覽》、《芍陂碑碣墨拓史料展》、《館藏字畫展》、《古代銅鏡展》、《報恩寺宋塔遺物展》、《瓦埠魏晉墓展》、》《壽州史迹陳列展》、《“三建”工程文物保護暨公安移交文物成果展》、《漢銀縷玉衣展》、《明代女屍展》、《潘玉良畫展》、《全國首屆文物攝影展》、《青少年性教育展》等,并長期與省博物館業務合作。建館近50年來,接待數十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張震、司馬儀·艾買提、-、李讷等,以及國内外著名文博專家馬承源、呂濟民、童明康、羅哲文、馬自樹、單霁翔等。近幾年來,接待國内外觀衆40餘萬人(次)。六、新館陳列内容新館占地近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558平方米,陳列面積2600平方米。新館于2006年5月1日正式對外試開放。分7個專題,共設11個展廳,,分别為楚都遺珍、晚蔡履迹、楚墓撷寶、漢魏流韻、璀璨文物、淝水之戰、翰墨流芳、彩瓷缤紛、古窯之光、宗教藝術,較全面地展示了壽州大地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
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八公山旅遊區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區境内,2001年12月10日,八公山旅遊區被被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2002年12月2日,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2003年7月31日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八公山是一座曆史文化名山,又名紫金山,由四十餘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128平方公裡,峰巒疊翠,清泉密布,景色優美,曆史文内涵深厚,由152種樹木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是皖北大地上一顆綠色明珠,春來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秋踏漫山紅葉,如火如茶。1600多年前發生在這裡的以少勝多的世界著名戰役“淝水之戰”,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話;2000多年前,漢淮南王劉安招賢納士,編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編定了二十四節氣,發明了名揚四海的美食--豆腐,演繹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神話故事;形成于8億年前的“淮南蟲”化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2000年,中科院考古隊在八公山又發現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萬年,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古猿化石。八公山風景區依據獨特的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風光,以生态休閑旅遊為主題,開發建設和規劃建設中的主要景觀有:漢淮南王宮、升仙台、淝水之戰遺址、白塔寺、白塔、青琅玕館,石林、忘情古、森林浴場、紅葉谷、岚香湖度假村等,将為旅客提供一處休閑度假、宗教朝聖、觀光修學旅遊的好去處。八公山旅遊區以神奇秀麗的自然山水風光為重要信托,以絢麗多彩的曆史人文景觀為豐富内涵,以古漢文化和“淝水之戰”為品牌,以休閑渡假旅遊為主題,已成為國内著名風景名勝旅遊區之一。
焦崗湖影視城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淮南焦崗湖影視城坐落于合淮阜高速毛集出口,美麗的焦崗湖畔,是正在建設中的大型專業影視攝制基地。該項目由海頓企業集團淮南焦崗湖影視城股份有限公司策劃、投資、建設和管理,是安徽省“861”行動計劃項目和省、市重點文化産業建設工程,總規劃6570畝,一期已建成大型文化平台雙安廣場、老火車站、馬場、念恩橋、地主大院、桃鎮小街、九曲橋、軍營大院、淮上風物、碉堡、北京老街、農家小院、李氏宗祠、漁稼園等景點,其間有真人CS實戰、開心農場、演藝活動,還有農家樂、列車酒吧、列車旅館等設施和項目。淮南曆史首部自制出品的31級電視連續劇《念恩橋》及首部自制出品的故事片電影《沉入湖底》在此拍攝完成。大型“水青春--湖畔影視體驗夏令營”也在焦崗湖影視城如期進行中!焦崗湖影視城已成為皖北生态文化旅遊休閑目的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影視文化産業創新基地、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影視品味十足AAAA級焦崗湖影視城與風景秀美的AAAA級焦崗湖濕地公園交相輝映,全封閉的景區管理、幽靜惬意的生态環境、自然清新的新鮮空氣、豐盛美味的農家大餐、趣味精彩的活動項目;是學生、個人、家庭、團體旅遊、活動、教育、寫生、拓展、度假的理想之地!
天寶雙遺文化園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天寶雙遺文化園是一處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壽州窯”制作技藝的傳承研究、創新發展、收藏展示為核心内容的人文景觀。園區内有壽州窯體驗陳列館、紫金硯和壽州窯瓷加工生産基地、非遺傳習基地、淮南紫砂研究所、八公山岩石标本展示區和紫金硯石陳列館等浏覽項目,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安徽省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安徽省旅遊商品生産示範基地,同時也是安徽理工大學、淮南師院等教育機構的教學實習基地。雙遺文化園坐落在淮南市八公山區的丁山路旁,朱紅色的大門動開後,一座古老的透着古樸之風的建築映入眼簾,這就是用古時的磚瓦材料建設起來的古壽州窯址。窯址裡存放着省級壽州窯非遺技藝傳承代表人沈德潛潛心研究制作的仿古器皿,其中最為耀眼的是極為難得的鳝魚黃四系瓶,碗、盤、杯、缽、注子等仿古産品琳琅滿目,古樸、厚實。古壽州窯裡複建着老窯及生産的場景,為遊客演示泥料加工、拉坯、上釉、晾幹、裝窯、燒制等制作全過程,讓遊客領略千年文化的氣息和穿越時空的感受。遊客在這裡不僅能全面鑒賞到從隋唐乃至以後曆代的風格迥異的壽州窯産品,還可以親手制作自己喜愛的作品。雙遺文化園另一處吸引人們眼球的地方就是紫金硯石陳列館,這裡不僅有許多古代的真品,還有現代大師的作品。如隋代的青釉盤口瓶、唐代的黃釉四系大罐、黃釉四系翻口壺、黃釉四系短領罐、黃釉碗。現代大師的作品,如韓美林的仿青銅文具;享有中國雕硯第一人、徽州奇人、刀筆鬼傑之稱的方見塵的雕硯;還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路福傳的《黃龍戲珠》《嫦娥奔月》《青龍印》均陳列館中。
淮南市上窯旅遊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上窯森林公園位于著名能源城安徽淮南市東北部,他依托鐘靈毓秀的上窯山水,橫卧于美麗富饒的高塘湖之濱,以森林景觀為主體。總面積10.4平方公裡,是一所集生态旅遊、人文景觀、宗教信仰、度假休閑、科普教育、娛樂健身為一體的多功能省級森林公園。她像一株婷婷玉立牡丹,正以她婀娜的嬌姿向人們含苞待放。公園依山面湖,在雄奇險秀的上窯山中、竹浪滾滾、森林郁郁蔥蔥、森間小道、藤蘿橫攀、山花爛漫、芳草如茵,無不讓人們沉醉在這如夢似幻的勝境之中。這裡的高塘湖水碧波萬頃,煙波浩淼,霞霧氤氲,湖心島、湖心亭、綠樹銀台。當你乘上水上樂園的摩托艇弛騁湖面,你就如登仙舟,駛向更美好的彼岸。層層白浪翻滾,也可讓你嘗試一下驚險浪漫的時尚感受。在無限神奇的山林中,自然人文景觀相映生輝,名勝古迹渾然天成。有晉建雄偉壯觀的“神山古刹”。“洞山寺”始建于明弘治年間,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等廟宇甚多。有堪稱一絕的古存八景:“奇峰障日”、“陡壁摩天”、“岩開鬥石”、“仙人橋”、“仙人洞”、“王母灘”等。古聯雲“山林存八景畢竟是天然神妙,風月絕千秋到處皆畫意詩情。”但她卻踏着世紀的節拍,向人們展示着她那遠古迷人的風采。這裡有着曆史文化的淵源。留有戰國時期宋玉寫下的千古名篇《高塘賦》。昔日楚襄王與宋玉遊于雲夢之台的遺址-“上天台”。有北魏所建的“道觀廟”。傳說是張果老的成仙之廟。有乞丐皇帝朱元璋的避難之所,神奇的“靈光一現”和他兒時玩耍時的“牽牛巷”等。而這裡的民間故事也多若繁星,枚不甚舉。有“王母灘傳奇”,故而在“王母灘”頭有斑斑點點形似麥仁的印迹,并留有王母的三寸足迹和張果老的神驢蹄印。有“仙人洞的故事”。贊曰:仙洞神奇不虛傳,曲徑通幽達遠山;佳境蹊徑何人見,世人誰曉地中天。在上窯森林公園的園林内,到處充滿着神奇和靈氣。公園境内山峰突兀,重巒疊翠,甘泉遍布,幽澗深谷,别有洞天,奇花異草競相争豔,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這裡繁花似錦,生機盎然。當你走進公園你就走進了世外桃源,仿佛遊到了人間仙境。你定會被這一攬天下秀的湖光山色所陶醉。可以說,任憑誰見到這自然景觀都會為之感慨、贊歎!屬北亞熱帶與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植物種類139種。由于人為活動頻繁,地帶性植被已不複存在,現有植被多為人工栽植和天然次生。如側柏純林,刺槐麻栎混交林等。由于海拔較低,植被無垂直分布變化。主要喬木樹種有側柏鉛筆柏、馬尾松、黑松、濕地松、火炬松、雪松、水杉、池杉、銀杏、刺槐、山槐、合歡、臭椿、苦楝、楊、柳、榆、黃連木、喜樹、黃檀、白檀、麻栎、槭樹、楓香、泡桐、衛茅等;竹類有毛竹、元竹;經濟林木有棗、桃梨、柿、闆栗、烏桕、石榴、杏、葡萄等;灌木樹種有饅頭果、柘刺、山棗、野山楂等;草本植物以菅草、白茅、野枯草等主有國家I、II級保護植物3種。園内有陸生脊椎動物22種,隸屬4綱12目18科,其中兩栖綱2目2科2種,爬行綱1目1科1種,烏綱5目9科11種,哺乳綱4目6科9種。園内有國家I、II級保護動物4種。主要有草兔、狐狸、草狼、刺猬、畫眉、杜鵑、黑枕黃鹂、貓頭鷹、松鴉、啄木鳥,以及龜、蛇、蛙等。
壽縣孔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城西大街中段,有一座北向南的宏偉古建築群,這就是俗稱“黉學”的孔廟,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據《壽州志》記載:此建築始建于唐,元代由城東南隅移建于此。占地面積達二萬平方米,有坊、閣、殿堂等大小建築物三十處。飽經滄桑的孔廟,雖占地面積有所減少,但主要建築物如大成殿、明倫堂等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特别是近年來經國家撥款維修,面貌一新,接待四方遊客。第一進院前是牌樓式的“泮宮”、“快睹”、“仰高”三坊,鬥拱飛檐,古色古香。第二進院正是半月形的“泮池”,常被人稱之為“狀元橋”。人們總愛扶欄登橋,俯視碧水遊魚。池北中軸線上為“戟門”,東耳房為名宦祠,西耳房為鄉賢祠。由戟門進入第三進院,即來到孔廟的正殿——大成殿,殿面闊五間,深三間,是黉學主體建築,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大成臀兩側有配庑,是放置從祀牌位之所。大殿前是一米高的石塊月台,台周護以雕花石欄,台左、右是兩棵參天銀杏樹,把大殿點綴得更加肅穆。從大殿左、右兩則之“外堂”、“入室”二門即進入第四進大院,明倫堂居最後。現為縣文化館所在地。壽縣孔廟曆史沿革孔廟,有許多名稱:如“儒學”、“學官”、“黉學”、“聖廟”等,現在群衆稱之為“黉學”。在封建時代稱為“學官”、“聖廟”。現在壽縣圖書館的館址為孔廟附屬建築物——“文昌官”。據文獻記載:唐、宋時期,壽州孔廟建在城内東南隅,确切地址已不可考了。到了元朝時期移到現在這個地方。(即:西清淮坊)。從元代的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距今680年)至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距今122年)的500多年來,經過大小42次的重修與擴建,才具有現在的規模。民國時期,這些建築一部分受到損壞。民國十餘年間直到抗日戰争勝利後,這裡曾舉辦過“肓稚學校”、“職工學校”、“簡易師範學校”等,把“文昌官”、“戟門”、“大成殿”、“兩庑(即東西兩邊廊房)”均作為教室或宿舍。解放初期還做過糧食倉庫等。解放後,在各級黨和人民政府的關心、重視、支持下,多次撥款進行整修或維修。可是“0期間”又受到極其嚴重破壞,許多附屬建築已不複存在了。現在将僅存的部分建築分别介紹如下:大成殿:房為五間,原碑文記載是:明朝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距今377年)曾經重修過(究竟何時建的已不清楚了)。清朝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距今267年)六月大成殿倒坍了,當時由壽州知州趙宗靈重修建立起來的。清嘉慶五年進行過一次大修,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距今190年)又加以擴建擴大了台址,更換了木梁柱,提高了椽口。成為現在的規模形勢。同時又增加了兩邊廂房共四間(東西一邊兩間)。兩庑,(即兩邊廊房),原來兩邊各十間,共二十間,清嘉慶十七年重修時兩邊各增加了一間,成為現在一邊十一間共二十二間。戟門,五間,這是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距今473年)當時尊孔子為“至聖先師”,故設此門(名為戟門)。後來又經過多次修繕有新改動。現在的戟門實際已是清代建築了。戟門兩邊各有三間房子,東邊叫“名宦祠”、西邊叫“鄉賢祠”,過去存放着一些曆史名人碑牌等以示祭祀,如東邊祭祀有楚令孫叔敖、漢壽春令時苗、南唐清淮節度使劉仁贍、清知州李兆洛等,西邊祭祀有唐孝子董召南等。這邊祠現在是清代建築了。泮池(群衆稱之為狀元橋),即:戟門前面的半圓形池子。原來這個池子是建在“棂星門”外面,是明朝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距今385年)卓司賈大興修孔廟之風時修了這個池子(名為泮池)到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距今190年)紳士孫克任、孫克全等人捐資重修孔廟時認為泮池放在棂星門外不妥,故移至于棂星門内的(現在這個池子已是清代建築了)。棂星門,(此門始建時間不詳),據曆史記載,原來是木制的。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距今480年)知州何東萊認為木制易腐壞,故改為石頭房了。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j距今248年)又在棂星門兩邊各建一門,東邊叫“金聲”、西邊叫“玉振”,後來,又進行過多次維修(注:現在這個門是近期重建的,原來石頭坊被“文革”期間造反派砸掉了)。泮宮坊,即:現在大街對面的三座坊(門)(群衆誤稱為午朝門)原來的這隻是一個大照壁,到清嘉慶十七年紳士孫克任等重修孔廟時,把大照壁改為坊了,又從東西兩邊各增加一年坊(門),東邊叫“快靓”西邊叫“仰高”,後來又從橫的東西兩側各增加一座坊(門),東邊叫“德配天地”,西邊叫“道冠古今”。這樣就成為五座坊了。(“文革”後期為修西街将東西兩坊拆掉了)。現僅剩對面三座了。明倫堂,(始建不詳)原來隻有三間,明朝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8年距今45j),重修時改為五大間,以後就沒有再擴建了,(現在明倫堂實際還是明代建築風格)。敷教坊,即:大成殿後,明倫堂前的三間建築,原名叫“廣大高明坊”,明嘉靖二十八年知州栗永緣把名字改為“敷教坊”,在清光緒六年(公元1881年距今123年)前已倒坍了,現在的敷教坊是近期重修的。原來敷教坊兩邊有兩個門,東邊叫“升堂”,西邊叫“入室),(現已不存在了)。魁光閣,(現在群衆稱之為“魁星樓”),原來魁光閣前身有一座叫“青雲樓”,是明朝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78年距今42j)壽州人劉繼英等人所建。後來倒坍了。到了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距今225年)才在原來的“青雲樓”舊址重建的“魁光閣”。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距今183年)又進行維修,解放後人民政府又多次撥款維修,所以保持至今。文昌宮,(即:現在縣圖書館館址)(原文昌宮原貌已不存在了)。文昌宮是孔廟一大附屬建築,在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距今291年)有個訓導叫丁濟若的,他在這裡辦所學校叫“義學”。以後改名叫“魁神祠”,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距今225年)把文昌宮改叫“魁神祠”。實際“文昌宮”的建築也是清代建築。孔廟其他附屬建築很多,壽州的孔廟原來的規模很大,氣勢很壯觀宏偉,由舊社會的破壞和毀壞,後為“0”又遭破壞,很多建築已不存在了,如原“津宮坊”、“五座坊”為修大街拆去東西兩坊,前面的“大照壁”、“大牌坊”、“文筆亭”、“上下馬碑”、“四個龜馱碑”以及現在劇團院内的“節孝坊”、“節孝祠”明倫堂東邊的“崇聖祠”等等。以上材料是在“四清運動”後期原來省委書記李葆華同志來此參觀批示後,我們請司徒越老先生查閱有關曆史資料撰寫的“壽縣黉學(孔廟)曆史沿革”。由于“文革”期間又遭極其嚴重的破壞,現就僅存的建築以及近期修複的部分建築簡要作以重新整理,作以介紹,以便大家作進一步了解孔廟的曆史情況。如有不妥,請閱者指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