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1-26 21:21:21

  1、掃墓祭祖:清明節作為傳統祭祀節日之一,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祭祖掃墓。古往今來,我們中國人都有在清明節掃墓的習慣,身在異國他鄉的遊子總會趕在清明節前回到家鄉故土,為祖宗先人掃墓祭祀。在祭祀掃墓時,一般都是先給墳墓鏟除雜草,添加一些新土,然後擺上供品,燃香祭奠,或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挂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比如磕頭、作揖等等,向祖宗先人說一說這一年來家裡發生的大事小情,後來又是如何妥善處理的,讓先人不必惦念牽挂等等,表示對先人的關心和憶念。

  2、燒包袱:清明祭祖本應親自到墓地去舉行,但有些家庭因為一些客觀的原因,無法到墓地祭祀,所以就産生了一種因地制宜的辦法——燒包袱。這是古代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實在去不了墓地了,就在祠堂或者家宅正房擺設供案,或者到院子外面、家門口、路邊、河邊“燒包袱”,包袱裡面大多也是一些紙錢、冥币、金銀箔紙疊成的元寶等等。

  3、拜“城隍爺”:在明、清、民國時期,老北京就有七八座城隍廟,香火很盛,城隍廟裡供的就是“城隍爺”,大家在清明節的時候去城隍廟燒香、祭拜,祈求風調雨順、出入平安等等。

  4、踏青:踏青也叫春遊,古時候稱探春、迎春。清明時節,正是萬物複蘇、春光明媚,四處生機勃勃的時候,是郊遊的大好時機。傳說踏青的習俗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形成,每年春天,大家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到唐宋時期,這個習俗尤為興盛。

  5、蕩秋千:清明節蕩秋千,也是流傳已經的古老習俗,最早叫蕩千秋,後來因為某些方面的忌諱,改為蕩秋千。開始的秋千都是由樹枝做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漸發展成兩根繩索加上踏闆的秋千。蕩秋千不僅能鍛煉人的膽量,讓人更加勇敢,又能增進身體健康,至今仍然深受廣大人民群衆的喜愛。

  6、拔河:拔河的遊戲,我們小時候一般都玩過,這個活動其實在春秋時期就已經盛行,但最早的名字叫“牽鈎”、“鈎強”,到唐朝時期才開始叫“拔河”。唐玄宗時,曾在清明節期間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所以從那時起,拔河就成為清明節的習俗了,一直流傳至今。

  7、蹴鞠:這是我國最早的足球活動,起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代。蹴鞠就是指一種古老的皮球,球面用皮革做成,球内塞滿羽毛。蹴鞠是古代清明節期間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遊戲活動,到了漢代,蹴鞠就已經成為一項非常專業化的運動,并且有了比較健全的比賽規則。到了清朝中期,随着現代足球的傳入,傳統的蹴鞠活動很快被取代。不過在2004年初,國際足聯還是确認了足球發源于中國的這個事實。

  8、吃發糕:清明時節人們喜歡吃發糕,發糕寓意是“發财”、“高升”。發糕是由粘面打成糊狀再加入發粉,蒸三四個小時制作而成,所以蒸的又要“發”,又要“高”,大家吃發糕也是圖個吉祥。

  9、吃青團:青團是清明節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種節令食品,也是江南一帶的小吃。青團是用清明節前後才有的一種艾草的汁攪拌進糯米裡,做成的一種團子,因為青團蒸熟後外表呈碧綠色,所以叫青團。

  10、放風筝:放風筝也是清明時節人們喜歡的活動之一。春季刮風的天氣比較多,春光明媚,萬物更新,大家都喜歡去郊外玩一玩,放風筝也便成了郊外活動的項目之一,不但小孩喜歡,大人也喜歡,不但白天放,晚上也有人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