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豆、芹菜、生姜......這些在平常不過的食物,通過獨特的配比研磨,得以發揮除食物之外的作用。中國自古就有“藥食同源、食藥兩用”的說法。魏麗麗說,自己家傳承了五代的“妙衆堂黑豆茸”,讓她了解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種細細的粉末兒,也成為了天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項目。(圖文/張靜哲)
北方人喜面食、肉類,常會有積食阻滞、腸道不通的困擾。将黑豆通過長時間的自然發酵,輔以麥芽、百合、荷葉、蘆荟、決明子、芹菜、幹姜、甜葉菊共九種食材研磨成粉末,能達到清潤舒暢的功效。嚴格按照傳統制作技藝制得的妙衆堂黑豆茸,往往需要 7-8 個月的時間。作為第五代傳承人,魏麗麗說,這副配方在她家已經口傳心授一百多年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為了更好的傳承這門手藝,魏麗麗在父親的幫助下研究擴大産量。 2017年,妙衆堂黑豆茸制作技藝被評為天津市級非遺項目,魏麗麗笑着說:“一開始,很多找我家要黑豆茸的人都記不住名字了,隻是常說‘給我們來點面面兒’。”她還記得,小時候自己很“嫌棄”做黑豆茸。“豆子發酵的味道很重,”魏麗麗回憶到,北方的冬天溫度低,發酵的豆子常常要放到土炕上,但就是這種味道卻伴随了她幾十年。
作為一名“80 後”,魏麗麗也曾想過将老手藝進行“創新”。她曾經找到專業發酵技術的研發單位,想通過提取黑豆發酵中産生的菌種,優化這個最耗時的過程。“後來發現完全行不通,”魏麗麗說,自然發酵的過程中,除了黑豆本身,外界環境會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産生更多的天然菌種, 這是人工無法達到的,更像是一種時間與自然的碰撞。
傳統的黑豆茸配方中,饴糖是其中一味,為了避免糖尿病人無法食用的情況,魏麗麗咨詢了多方食品專家,最後選取一味甜葉菊來替換饴糖。甜葉菊本身含有甜味,還具有養陰生津、降血壓、降血糖之功效。做了這麼多年的妙衆堂黑豆茸之後,魏麗麗感慨道:“年輕時也想過做别的工作,但是之後覺得這種“口傳心授”的妙方不能斷在我這裡。”
一想起 2005 年遭遇的車禍,魏麗麗還有些後怕,“我和父親被撞出 20 米遠,因車禍将脾破裂,腎髒也被撞傷,左耳失去了大部分聽覺。”即便曾在生死之間走過一遭,魏麗麗仍然覺得自己的家人總是被幸運眷顧。“雖然那次車禍很嚴重,至少現在還活着,而且臉上沒有落 下什麼傷疤,”魏麗麗笑着說,自己更願意相信的是,多行善事,必有善報。
從第一代創始人魏雲志開始,自家制作出的妙衆堂黑豆茸除了家人服用,也會饋贈給鄰裡鄉親。後來,随着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魏家開始部分低價出售。直到如今,魏麗麗和父親每年仍将大部分的産品無償贈與他人。魏麗麗談到:“父親、爺爺都是不善言辭的人,但是他們竭盡所能的幫扶他人,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