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老年人一定要遠離這三種病

老年人一定要遠離這三種病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2 04:08:39

  權威數據顯示,我國高血壓患病人數推算達到2.45億,高血壓已成為我國國民第一大緻死危險因素。不僅如此,高血壓等慣性認知中的“老年病”,正在向青少年群體蔓延。

  高血壓呈現低齡化趨勢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最新一版《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顯示,據推算我國心血管病患病人數約3.3億,其中腦卒中1300萬,冠心病1139萬,心力衰竭890萬,高血壓2.45億。更令人揪心的是,這些傳統意義上的“老年病”有向青少年蔓延的趨勢,其中又以高血壓較為突出。

  天津市2021年對7.2萬名幼兒園大班兒童和9.1萬名小學二年級學生進行慢性病危險因素篩查,結果不容樂觀。幼兒園大班兒童肥胖檢出率為11.1%,血壓異常檢出率14.4%,血脂異常檢出率為7.4%,空腹血糖受損檢出率為1.5%;小學二年級學生肥胖檢出率為21.4%,血壓異常檢出率15.3%,血脂異常檢出率為13.5%,空腹血糖受損檢出率為2.4%。

  “這一比例并不低。”天津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兒保指導科主任冷俊宏說,近年來,兒童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發病率不斷攀升,這些慢性疾病已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

  《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22年發布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深圳市某區17所小學一年級部分班級約2900名兒童中,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的檢出率分别為23.6%、11.8%。

  老年人一定要遠離這三種病(青少年竟纏上老年病)(1)

  記者在天津某所學校走訪發現,操場上有不少“小胖墩”,他們更容易成為“老年病”襲擊的對象。該校校長透露,去年的一次全校體檢篩查出17名高血壓學生,主要集中在七年級、八年級。“有的孩子血壓高壓達到160毫米汞柱以上。”校長說,這些孩子不适宜長跑,往往隻能在操場邊的陰涼處休息。

  影響整體人口素質,需及早幹預

  除遺傳因素外,高血壓等疾病向青少年蔓延的原因并不出人意料。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阜外醫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張健等分析,一方面是飲食因素,如今高油、大肉、高鹽以及高糖量的飲料,孩子更容易獲取;二是孩子們仍然缺少運動,社會交往減少,使用手機、電腦時間增多;三是一些孩子面臨較大學業壓力,有的家長拔苗助長,有的孩子本身要強,也可能成為高血壓的誘因。

  “高血壓等慢性病不僅危害兒童身體健康,也壯大了未來慢性病‘後備軍’群體。”冷俊宏說。有研究指出,兒童期肥胖有40%以上會延續至成人時期,肥胖兒童成年後發生高血壓、糖尿病風險分别是正常體重兒童的3.9倍和2.7倍。兒童期血脂偏高,成年後患高血壓、冠心病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老年人一定要遠離這三種病(青少年竟纏上老年病)(2)

  學生們在課後參加武術社團活動 李一博 攝

  記者采訪發現,深入推進“雙減”工作,在體育運動方面加強督促很有必要。天津市北辰區普育學校教學主任羅輝發現,體育課與學生健康存在密切關系,初三學生(九年級)相關疾病患病率較低。“面臨中考體育測試的壓力,不少學生運動量加大,身體素質普遍提高。”羅輝說。

  “雙減”後,一些家長傾向于給孩子安排閱讀、音樂等素質拓展活動,對于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仍然不足。羅輝等呼籲,學校應增加競技性體育比賽,如足球、排球等,激發孩子運動興趣。跳繩、踢毽子、乒乓球等則有更廣泛的參與度,适合不同體質的孩子。

  同時,學校配餐應更加科學。記者在多地學校食堂走訪發現,最受歡迎的是炸雞塊。有學校的餐品問卷調查顯示,孩子最喜歡的食物中,炸雞塊、炸薯條、炸雞柳位列前三。專家建議,學校配餐一定要重視營養健康,科學綜合考量,以更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健康生活方式是良方

  “在兒童早期進行幹預,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未來慢性病的發病風險。”天津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兒保指導科主任冷俊宏說,成年後的慢性病幹預往往效果甚微,即便控制了危險因素也難以回到疾病低風險的狀态。

  天津市北辰區普育學校教學主任羅輝發現了體育課與學生健康間的密切關系:初三學生(九年級)相關疾病患病率較低。“面臨中考體育測試的壓力,不少學生運動量加大,身體素質普遍提高。”

  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施行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标準(2022年版)》要求,全國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各年級均要開設“體育與健康”課,其占總課時比例10%-11%,僅次于語文、數學。

  羅輝呼籲,學校應增加競技性體育比賽,激發孩子運動興趣。如籃球、足球等競技性體育活動,适宜作為一項終身運動來培養;跳繩、踢毽子等則有更廣泛的參與度,适合不同體質的孩子。

  一些慢性病與超重肥胖關系密切。為了遏制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增長趨勢,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等六部門聯合開展防控,以2002年至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為基線,力争到2030年将全市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線基礎上下降80%。

  家長是兒童青少年健康第一責任人。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非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注冊營養師潘怡呼籲,家長要合理搭配孩子日常飲食,減少油炸、燒烤等烹調方式,控制油、鹽、糖使用量,引導兒童不挑食、不偏食,少吃各種加工零食,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馬軍提醒,家長要做好兒童青少年體重及生長發育監測,定期為孩子測量身高和體重,做好記錄,必要時及時咨詢專業機構,并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采取幹預措施。

  “老年病”也成青少年高發病種,這是一種可怕的信号,值得引起警覺。教育部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報告顯示,我國學生體質狀況主要存在體能部分指标繼續呈下降趨勢、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繼續下降、超重及肥胖學生明顯增多、學生的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等方面問題。肥胖學生若不及時控制體重,還會出現動脈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尿酸血症等疾病。肥胖青少年免疫力較差,較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造成學生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原因為:學生營養過剩的現象較普遍,用腦時間不斷增多,而身體活動時間在明顯減少,精神壓力較大等。很多家長都對孩子缺少體育運動,沉迷于玩手機和平闆電腦感到擔憂,“現在,幾乎所有的孩子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或平闆電腦,業餘時間都在埋頭聊天或打遊戲,就算是還有些孩子想踢球或打球,想找到玩伴都挺難了。”肥胖症低齡化傾向應引起社會和家庭的重視,而加強體育鍛煉,是防止肥胖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重原因緻“老年病”年輕化

  為何“老年病”的年輕化趨勢日益凸顯?

  ——年輕人不良生活方式的“催化”。

  多位專家告訴記者,現在,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很多“老年病”的年輕患者,有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例如,熬夜、久坐、吃外賣、三餐不規律、暴飲暴食、酗酒等。除了易感基因的遺傳之外,很多年輕患者确診“老年病”,都是由于這些後天不良習慣導緻的。

  此外,一些醫生告訴記者,部分年輕人一邊酗酒抽煙、大吃大喝不顧及身體,另一邊卻按“偏方”亂吃藥,加速了疾病的發展進程。

  ——知曉率低、檢查率低、治療率低。

  以糖尿病為例,全國流行病學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糖尿病患者的知曉率在30%左右,診斷出患有糖尿病之後,患者的治療率為26%左右,而采取降糖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中控制率能達标也僅為40%左右。加強糖尿病患者的管理,還有很大的空間。

  2019年發布的《中國中青年心腦血管健康白皮書》指出,近年來,我國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趨勢明顯,64.4%的人并未接受過醫學治療。

  ——年輕人營養健康意識淡薄。

  記者采訪發現,不少青少年喜歡購買各種“垃圾食品”,有的家長采取放任的态度,認為隻要吃了不生病就沒多大關系。多位醫生表示,這種行為将給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埋下隐患。

  超20歲至少每5年測1次空腹血脂

  “20歲的身體60歲的毛病”“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隔三差五喘不上氣,感覺自己命懸一線”……調侃背後是越來越多年輕人對自身健康狀況的擔憂。

  “對年輕人來講,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飲食、規律睡眠、适當運動。同時,面對工作和生活壓力,要有正确的排遣方式,針對不良情緒要及時幹預。”劉慧琳說。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中國腦卒中防治指導規範(2021年版)》(以下簡稱《規範》)建議,35歲以上者每年至少測1次血壓;無糖尿病危險因素者,40歲以後應進行糖尿病篩查,首次血糖篩查結果正常者,建議每3年至少篩查1次;20歲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測1次空腹血脂;建議40歲以上人群應進行腦卒中危險因素篩查。

  《規範》還明确,健康成年人每周可做3~4次有氧運動;久坐人群每靜坐1小時需站起來活動幾分鐘;飲食種類應多樣化,使能量和營養的攝入趨于合理,采用包括全谷、雜豆、薯類、水果、蔬菜和奶制品以及總脂肪和飽和脂肪含量較低的均衡食譜。

  年輕人健康意識亟待增強,需要提高他們對于疾病的知曉率和檢查率。此外,還應加大健康科普的力度,讓年輕人對“老年病”預防有正确的認知。對于10多歲的青少年而言,家長應擔負起健康教育的責任,督促、引導孩子健康飲食,避免因我行我素引發健康問題。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家庭的希望,青少年健康是家庭之福,國家之幸。雖然世界上最愛孩子的總是父母,但是無形中,家長潛意識裡的“功利”成為青少年中“老年病”高發的推手,現實令人擔憂。防止青少年被“老年病”纏身,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亟待補上健康課,讓青少年遠離低頭族,加強體育鍛煉,德智體全面發展。

  綜合 | 半月談微信公号、新華社、北京青年報等

  來源: 未來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