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
作為中華民族的第六大姓氏的楊姓,輝煌顯赫千餘年,從秦漢魏晉時期的四世三公(楊款、楊震、楊彪),到西晉三楊(楊俊、楊珧、楊濟),到隋唐楊姓為國姓,再到唐朝楊姓成為一個宰相輩出的姓氏(共有十一為宰相),再到宋朝滿門忠烈的楊家将,楊姓風光不言而喻。家規家訓教誨後人。如宋代詩人楊萬裡,自撰家訓寫到:“................片瓦條椽,皆非容易;寸田尺地,毋使抛荒。懶惰乃敗家之源,勤勞是立家之本。大富由命,小富由勤。男子以血汗為營,女子以花燈為運。夜坐三更一點,尚不思眠;枕聽曉雞一聲;全家早起。”
組成漢族楊姓主要有兩大來源:姬姓和外族改姓,
一,源于姬姓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直系後代:楊姓得姓是在西周初期,已有3000多年的曆史。周成王封分自己的三弟叔虞在唐,今天的山西聞喜縣,史稱唐叔虞,周康王封唐叔虞的次子柕為楊侯,今山西洪洞縣,從此世上有了楊姓。
隋朝開過皇帝楊堅
楊國的封地,乃是姜戎族中一支以楊樹為圖騰的古楊人的居地,,楊侯傳至第六世楊康,随周宣王北征,陣亡沒有子嗣,周宣王下令讓其第五子澗,即尚父傳承香火,直到周幽王時期尚父才被封為楊侯。犬戎擄走周幽王後西周滅亡,周平王遷都洛陽,到周桓王時,楊國被晉國所滅,這就是第一支楊姓,這支楊姓一支活躍在山西洪洞、陝西鹹陽和河南洛陽的三角地區,楊國滅亡後,族人經河南、湖北、湖南越過嶺南進入廣東,所以說楊姓起源于山西洪洞縣。
第二隻楊姓:唐叔虞的長子由唐侯改封為晉侯,傳至十一世晉昭侯,晉昭侯封自己的叔叔成師于曲沃,今山西聞喜縣,史稱曲沃桓公,到公元678年,曲沃武公統一晉國,并且滅了楊國,把楊國的土地封給了自己的兒子伯僑,伯僑的後裔以地方為姓,成為了楊姓的第二支。距今2700年曆史。
第三隻楊姓,是周景王的後裔,封在楊,其後裔也以此地為姓。也有2500年曆史。
北宋忠烈楊業-楊家将
這三支楊姓都是周武王之後,其中兩支楊姓後裔功微勢弱,,因無頌揚之事,慢慢的失去李記載,唯有晉武公之子伯僑的後裔顯赫于後世,這支楊姓成為當代楊姓群體的骨幹中堅,經曆晉頃公“六卿之難”,死裡逃生的楊氏殘部背井離鄉,渡過黃河躲到陝西華山200多年,直到戰國時期魏襄王時代,才有族人楊章出山做官,其後人很快在關中、河南蔓延開來,東漢大名鼎鼎的太尉楊震,就是出自弘農楊氏,而隋文帝楊堅就是楊震的十四世孫。
四美-楊貴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